來源:中國綠發會 時間:2022-10-26 05:58:04
很多昆蟲自帶電場。當它們成群地大規模地出現時,會影響大氣中的靜電場,甚至引發天氣事件。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國際部從國際知名期刊獲悉一文——昆蟲對大氣電影響。綠會國際部現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和了解。
(蜜蜂和電力的AI渲染。圖源:Ellard Hunting)通過測量蜂擁而至的蜜蜂附近的電場,研究人員發現昆蟲可以產生與雷暴云一樣多的大氣電荷。這種類型的電有助于塑造天氣事件,幫助昆蟲尋找食物,并將蜘蛛提升到空中進行遠距離遷徙。2022年10月24日發表在《iScience》雜志上的這項研究表明,生物可以對大氣電產生影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一作者、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生物學家埃爾拉德·亨廷(Ellard Hunting)表示:“我們一直在研究物理學是如何影響生物學的,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意識到生物學也可能影響物理學。我們對不同的有機體如何使用環境中幾乎無處不在的靜電場感興趣。”
與大多數生物一樣,蜜蜂攜帶著與生俱來的電荷。研究小組發現,蜂巢群每米會改變100到1000伏的大氣電能,增加了地面上通常會遇到的電場強度,因此他們開發了一個模型,可以預測其他昆蟲種類的影響。
布里斯托爾大學生物學家利亞姆·奧萊利(Liam O’Reilly)表示:“昆蟲群如何影響大氣電取決于它們的密度和大小。我們還計算了蝗蟲對大氣電的影響,蝗蟲大規模成群,面積達460平方英里,在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地方有8000萬只蝗蟲;它們的影響可能比蜜蜂大得多。”
(蜜蜂和電力的AI渲染。圖源:Ellard Hunting)埃爾拉德說:“我們最近才發現,生物學和靜電場是密切相關的,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存在著許多未知的聯系,從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與傳粉者的相互作用到昆蟲群,也許還有全球電場。”
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大氣物理學家、合著者吉爾斯·哈里森(Giles Harrison)表示:“在這里,跨學科性是很有價值的,電荷似乎只存在于物理中,但了解整個自然世界對大氣中的電的感知程度是很重要的。”
原文參看:https://phys.org/news/2022-10-insects-contribute-atmospheric-electricity.html
編譯:Daisy
審核:Sara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