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0-03-18 09:25:09
在全國抗擊疫情的這50天里,從北上廣深,到東南西北的縣鄉鎮,除了賣保民生的米面油肉蛋奶菜等生活必需品的超市、電商、便利店外,其他的商業業態即刻“冬眠”。百貨店、購物中心、餐館、電影院、美容美發店、書店一切和生活密切相關,但又不是“保命”的消費場所程度不同地關門了。消費者對于習以為常的逛商場、購物、聚餐吃飯、看電影、美容美發、健身、保健、干洗……的需求不得不暫停了,離開了豐富多彩的商業活動的宅生活頓時覺得單調乏味了很多。城還是那一座座的城,但是沒有了“市”,有城無市,沒有了商業活動,就不是充滿人氣、活力、生命力的城市了。此時此刻,再次深深地認識到商業變得如此不能缺少,不僅僅是對家庭,更是對城市、對社會、對國家。
消費這架馬車連續六年保持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1月21日,商務部錢克明副部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全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消費連續六年保持中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7.8%,拉動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5個百分點”。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 46721億元,增長9.4%;商品零售364928億元,增長7.9%。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快8.7、4.6、4.1、1.7個百分點。按零售業態分,2019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6.5%、1.4%、3.2%和1.5%。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0.9%、15.4%和19.8%。
2019年零售、餐飲、生活服務業的全面發展,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增加就業,消費升級拉動供應鏈上游升級等方面取得了佳績。成績是所有商業企業艱苦奮斗、持續創新實現的!然而,由于“重農輕商、重工輕商”的傳統文化等等前世今生的原因,商業、商業人的貢獻度和受關注度不太成正比。
保民生、保就業、穩市場,危難中的“護駕人”
新冠疫情來得迅猛、波及面廣、持續時間長。除了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社區人員,同樣需要面對公眾、市場的還有商業人,他們也是逆行者。
超市是抗疫戰的堅強堡壘和城市百姓的守望者。以北京、武漢的兩家企業為例。北京市平價保供應的典范——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在李燕川董事長帶領下,1月22日就緊急訂貨50萬個口罩,采購消毒用品,糧油和包裝食品緊急加訂單儲備量是平時的5倍,疫情中保障供應,成為北京市平價保供應的典范。李董事長提到兩點反思,第一,企業要自覺反思,要做好平時的應急演練;第二,政策的反思,此次疫情市場供應中暴露的問題是平時對基礎性民生供應重視不夠,疫情使超市零售受到了重視,政府要把這種重視常態化而不是疫情化。
“如果說淮海戰役是獨輪車上推出來的,現在的社區團購就是超市人用手包出來、用肩扛起來、用購物車、私家車跑出來的。從1月23日至2月26日,武商在武漢市內的門店銷售蔬菜7500噸,水果1100噸,豬肉1500噸,雞蛋500噸,大米1000噸,面粉300噸。不論保供,穩價,惠民,就是從抗疫戰前的滿足需要到保供戰中的承擔責任”。武漢武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朱曦總經理說武漢超市在疫情中根據政府的要求不斷調整“作戰方式”。
在抗擊疫情的日子里武商集團,武漢市、湖北、全國所有的實體零售企業,在管理能力、反應速度上,都可以說是一只英雄的部隊,商業零售人更是一個英雄的群體。無論是開門營業,還是閉店歇業都是響應政府號召參與抗擊疫情。
購物中心,作為最大的實體商業平臺在疫情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損失,在2月底前的一個多月中,購物中心,百貨店大面積停業,全國平均關店總體達40%。即使開著門也縮短了營業時間,客流、銷售額下降80%多。為了保證大眾日常生活所需,購物中心僅保留了超市開門營業。服裝服飾、珠寶首飾、美妝護膚、書店等時尚零售專業店專賣店關店歇業平均70%,甚者達到90%。電影院、教育培訓、兒童娛樂等到目前還都全部關門。購物中心面臨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作為運營者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就是考慮到疫情對商場經營商戶的沖擊。首先想盡辦法讓商家先能夠生存下來,通過各種手段來扶持商家,讓他們至少能夠度過目前現金流的危機。除了減免租金、物業管理費等,購物中心還積極協同一些銀行給小微企業貸款,幫助商戶解決資金問題。從短期來看,購物中心當下的免租政策可以幫助商戶共克時艱,但是購物中心現在的利潤損失很難通過后期的經營來彌補。政府應該給予購物中心企業在財稅、金融等政策的關注和支持。
新冠疫情對時尚零售企業經營造成重創,無客流、無現金流、無足夠的防疫物資,高庫存、高人力成本、高租金成本,供應鏈物流不穩定的“三無三高一不穩”是時尚零售各品類現在突出且普遍的困難。以服裝為主要代表的時尚零售行業,每季換新,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大。疫情爆發讓冬季服裝清貨錯過了春節檔;而大部分春季服裝也應該于春節期間上新,2-3月份正值春裝銷售黃金時間,現階段實體店鋪客流銷售驟降,造成春季服裝的庫存積壓。同時,不能正常復工、開店,也影響了夏秋季款的原料采購和生產,將直接影響2-3季度的商品周轉、銷售。時尚零售是消費升級的“顏值擔當”,線上線下消費的主力品類。
復工、復市、復消費, 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截止3月9日,中國境外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地區發生新冠疫情,美歐日韓等是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疫情勢必對我們出口會產生新的影響。同時,相較于基建投資,國內消費恢復的速度快,成果顯著,因此,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消費這架馬車只能且一定能更穩更快地向前奔跑,承擔起恢復市場,拉動經濟,穩定就業,繁榮社會的歷史使命!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成功”,商業企業在疫情中承受著重壓的同時積極應對。把疫情作為推動企業內部深入改革的重要機會和窗口期,推動和布局下一步改革政策和方案。加速線上線下數字化戰略的實施,利用疫情期間打造夯實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加速了實體商業企業的線上渠道的能力,積累了會員數據和經驗。加速了線下企業與線上企業的融合。各個業態各個品類都在積極的進行渠道創新融合,研究疫情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進行產品創新,適應疫情中及以后的商業合作方式、商業運營模式的創新。更為重要的是商業文明、商業理念、商業企業精神的升級。
進入3月份,不斷看到全國除武漢外,關閉的購物中心、百貨店的陸續開門的好消息,3月8日女神節恰逢周日,成為庚子年商家的“大促”節,線上線下齊發力。深圳、杭州、北京、成都……消費者陸續開始走出家門,走進商場。
但是,開門營業不等于市場即刻復蘇,復工不等于復興,核心是要振興消費。為此,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3月9日組織來自全國零售、餐飲、購物中心的35家企業代表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在線簽署《安心消費公約》,同時,首批超百家會員單位響應,超過千名商業企業代表通過直播共同見證了《安心消費公約》的簽署。“安心消費公約提出的‘安心產品、安心環境、安心服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使命。不是一次活動,而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
零售、餐飲、生活服務各個商業企業還需要一邊防控疫情、一邊復工開門營業,這將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工作量、壓力、風險、費用,這時候一定需要消費者的理解,更需要各級政府、媒體的關注尊重和愛護。
上一篇:新疆和田43%夜市已開門迎客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