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10 08:37:23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分別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調研。其中,調研組實地考察了四川金堂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趙家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福興鎮圓覺寺村;都江堰市的圣壽源農業有限公司、祥儂養雞場、彩虹綜合農貿市場;新津縣的俊平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重點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情況,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鄉鎮監管站建設及網格化監管情況,以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情況。
重點舉措
按照農業農村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工作部署視頻會議的要求,四川省跟進召開了全省專題視頻會,研究推動試行工作,積極貫徹落實有關會議精神和試行要求,及時在全省范圍啟動實施合格證制度。目前成都市整合省市兩級530萬元資金試行合格證制度,全市有2381個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試行開具合格證,共開出合格證5.1萬張。都江堰市整合省級和成都市級財政資金50萬元,有149家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131家市場經營主體納入試點,共計開具合格證14000余張,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附碼合格證15萬余噸。截至5月底,全省已開具合格證20.6萬張,帶證銷售農產品26.5萬噸。
1.部門聯合發文建立銜接機制
四川農業農村廳聯合省市場監管局印發《四川省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成立聯合領導小組,在全省農業農村和市場監管部門中統一安排各項工作任務,從省上以上率下構建“農業農村部門管開具、市場監管部門管查驗”的銜接機制。
2.納入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評
將合格證試行工作納入2020年度市(州)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評內容,設置了4分的較高分值。在前期調查研究基礎上,召開市(州)農業農村局合格證工作座談會,分析問題,研究對策,認真落實周調度制度,及時掌握各地推行情況。
3.探索創新“合格證+追溯碼”模式
要求重點龍頭企業、綠色有機農產品企業、地理標志用標企業在合格證上附加追溯二維碼、產品品牌等信息,探索打造合格證“升級版”。省級追溯平臺已經上線“合格證+追溯碼”打印功能,提高開具效率。自貢市在全省首推電子合格證,成都、廣元等地主推合格證智能打印。成都市積極引導規模生產主體在產品上市前自行檢測或者委托檢測,并自主開具合格證,鼓勵“菜籃子”產品隨車附帶合格證上市。雅安市、宜賓市、蒲江縣等地結合當地產業實際,主動將茶葉納入試行品類。
4.組織開展合格證巡查檢查
督促各地主動與市場監管部門對接,落實合格證入市查驗、索證索票制度,用準入倒逼準出。全力實施“兩個名單”制度。對使用禁用物質、偽造冒用質量標志、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等六種行為,直接列入“黑名單”,實行公開曝光、取消扶持等八項懲戒。對農殘超標、虛假開具合格證等六種行為,犯規一次亮黃牌,拉入“重點監控名單”,犯規兩次給紅牌,打入“黑名單”。
在調研中發現,按照合格證制度試行的實施方案,四川省全省應試行主體11.6萬個,當前實際實施主體1.6萬個,占比僅13.8%。應該說,在合格證試行中仍然存在覆蓋主體少,倒逼機制乏力等突出問題。由于疫情期間宣傳推動受限,各地各部門工作不平衡,生產主體積極性不高,中間經銷批發商沒有開具合格證,市場經營者也沒有嚴格落實查驗和登記要求,有證無證都可以進入市場,對不開具合格證行為又無處罰依據,目前還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倒逼機制。
對策建議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探索性,需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爭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與有關部門形成齊抓共管格局,這將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建設中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義。基于試行初期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 持續加大宣傳,營造工作氛圍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媒體關注的焦點也逐步轉向推進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等領域,應借勢而為,加大督導力度,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盡快組織召開合格證試行推進會或現場會,深入開展培訓指導,在縣域主要路口、高速公路和農貿社區等醒目位置張貼有關合格證試行的宣傳標語與標識。
其次,政府加大巡查抽檢力度,以生產記錄和現場詢問的方式,查驗比對合格證開具的真實性;以科學抽樣、快檢篩查和確證檢測的方式,及時驗證合格證的有效性,通過公示欄和掃碼查詢等形式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同時組織新華網、農民日報、中國網等中央各大新聞媒體,集中報道各地合格證試行的主要進展和創新做法,營造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二. 強化政策引導,提高試行動力
制度創新試點在沒有法律強制的背景下,需要充分整合利用現有項目資源,積極引導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區域內的生產經營主體,以及通過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定的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格證開具工作,特別是要納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考核。為了提高試行主體的覆蓋面,有必要統一印制批量的合格證空白本下發到部分貧困區縣。
部級層面要申請設立合格證試行專項經費,適當補貼中部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示范引導各地財政部門同步設立合格證試行專項。此外,可推薦借鑒浙江和江蘇的有益經驗,利用市場化機制,引導學校食堂、餐飲酒店、大型商超、電商平臺和集團采購等經營主體索要查驗合格證,切實提高生產經營主體開具合格證的內生動力。
三. 加強靠前指導,及時總結試行經驗
成都市具有較好的實踐基礎,領導重視、體系健全、經費充足,在合格證試行過程中,探索出了適用不同生產主體的多種應用模式,值得示范推廣。但是基層工作人員對合格證的內涵意義、試行要求和部門協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認識不足、理解不深和匯報不精等問題,亟需加強靠前指導,進一步明確制度試行的總體思路和任務落實的標志性指標,及時總結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行經驗,為即將納入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