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1 18:48:42
近日,一場耗時10年的科學官司,終于在美國塵埃落定。圍繞著當今生命科學領域最具“錢景”基因技術——CRISPR專利權歸屬,來自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張鋒(40歲)與兩位因該技術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不惜數度“對簿公堂”。最終,華人張峰在遺憾錯失諾獎后,贏得了這場專利權大戰。
原本CRISPR是數十億年前細菌在進化中發明的一種天然免疫系統,對入侵病毒永久記憶,當病毒再次入侵時,Cas9蛋白會迅速反應,準確卡住病毒DNA并毫不猶豫地揮起“剪刀”。21世紀初,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這項技術的顛覆性意義,并在隨后幾年內,取得了一系列重磅成果。
2012年8月,維也納大學教授夏彭蒂耶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杜德納順利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工作原理;同年10月,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團隊證實,CRISPR-Cas系統可作為基因編輯的工具,且已成功編輯人類和小鼠細胞;2013年1月,哈佛大學醫學院喬治·切奇團隊將團隊CRISPR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因“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2020年夏,夏彭蒂耶和杜德納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而張峰和喬治·切奇則與獎項失之交臂。其獲獎理由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為準確地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從而為癌癥給出新的解決方案,并將治愈遺傳疾病的夢想變成現實。
對此,輝瑞首席科學官Mikael Dolsten表示: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科學前沿,有機會幫助罕見基因患者治愈疾病。
不過,最近隨著美國專利商標局裁定,張鋒團隊是第一個將CRISPR/Cas9技術用來編輯動物和人類細胞的團隊。華人張鋒在這場世紀盛宴中,不可謂不收獲頗豐。事實上,張峰并不是這場盛宴中唯一出席的華人,在此之前,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就已經“捷足先登”。
媒體報道,早在2011年,對“不老夢”極致癡迷的李嘉誠,在加州建立了“李嘉誠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中心”,同時還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捐款了4000萬美元。而該中心的校長講座教授,正是9年后獲得諾獎的杜德納女士。
或許嗅出了不一樣的味道,2014年李嘉誠又追加捐資1000萬美元,全力支持杜德納擔任執行總監的基因組學創新計劃(Innovative Genomics Initiative, IGI)。
和張峰執著于基因領域不同,李超人似乎并不滿足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港媒透露,2018年李嘉誠另辟蹊徑,向一家并不為外界看好的工廠投資了2500萬美元,而后者致力于類似 “MAX金純”逆轉衰老技術的落地。而這項技術,自從2013年以來已陸續得到《自然》、《科學》、《細胞》等國際頂級期刊的證實,及時補充可恢復機體年輕狀態,在減緩肌肉、骨骼、體表等老化進程方面意義重大。
事實上,這項技術在美國富豪圈早已流行開來:哈佛大學教授大衛·新客萊爾就是其中的忠實門徒,經過簡單干預,51歲的他生理年齡(實際年齡)下降近19歲,與同齡的弟弟幾乎“判若兩人”;富豪馬斯克的生母70多歲高齡的梅耶在友人推薦下,嘗試后身體狀態、氣色俱佳,似乎不再受衰老進度困擾……
這股從美國富豪圈刮起的“青春風暴”,在國內也同樣受追捧。大數據顯示,單是過去一年,京、貓平臺類似“MAX金純”的生命物質已多次成為高凈值群體搶購的熱門。包括李嘉誠、紫金陳、潘石屹等富豪名人,都已是此類不老物質的忠實擁躉。
事實上,華人張鋒對CRISPR技術專利歸屬權激烈爭奪的背后,隱藏的“秘密”不可謂不驚人。因為CRISPR技術關乎一切生命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因此,它的前景似乎是任由人類想象。這意味著,由CRISPR技術奠基的這座商業帝國,同樣充滿想象。
不為外人所知的是,切蛋糕行動早已開始:2013年,張峰創辦了Editas Medicine公司;同年,夏彭蒂耶創立了CRISPRTherapeutics公司,而杜德納則在2014年創建了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目前這三家公司均已上市,三人商業變現野心可見一斑。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出爐后,李嘉誠喜極而泣。加上此前投資類似不老技術收獲頗豐,不得不說,李超人在“不老”賽道真是順風順水。或許硅谷大佬彼得·蒂爾最能解讀前者的心態:面對死亡,你通常有三種辦法:要么接受,要么否定,要么與之抗爭。社會上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接受,或者否定,但我選擇跟它抗爭到底。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