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3 09:33:11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隔壁鄰居養了一只胖狗狗。
這狗身上的毛發稀少,臉胖而鼻子皺巴巴。最神奇的是,它沒有尾巴——尻部那短小的一簇,算不算?
它來了一星期之后,不但熟悉了自己家的院子,還熟悉了我們的院子。
最熟悉的是李麻花。
每次李麻花進來,它只要看見了,便會迅速跟上去,跟在她腳下,繞來繞去,諂媚地搖晃著尾巴。
好幾次幾乎要被它擠進門來,關鍵時刻李麻花眼疾手快,敏捷地伸腳一擋,把這只狗攔在了門外。
它在門口徘徊良久,見我們鐵了心不開門,這才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而過一會兒,只要我們這邊傳出開門聲,或者其它響動,胖狗狗就會瞬間出現。
甩著肚子上的肥肉,健步飛奔而至,睜著無辜的大眼睛,只想找個機會鉆進門。
這星期,它的各種蠢萌行為,承包了我們所有的歡樂。
李麻花問,這狗好可愛,是什么品種?
我們倆查了半天,找不到確切的答案。又像A,又像B,實在拿不準,只好放棄。
李麻花看著院子外的狗狗,感慨,果然隔行如隔山。我們懂得茶葉的分類,卻未必懂得狗的品種。
是的,懂茶的人不一定就懂狗。同樣,懂狗的人未必就懂茶。
就像今天看到的一條茶友留言,問關于金駿眉的問題。
雖然都是一些常規的疑惑,并不難懂,但想來卻是大部分金駿眉的茶友們都沒有弄清楚的問題。
遂寫下來,分享給所有需要它的人吧。
金駿眉茶疑問一:
外山金駿眉是指桐木關以外的地方嗎?
外山金駿眉,是一個通俗意義上的稱謂,是民間的說法,并非官方名詞。
在現行的金駿眉茶國標里,并沒有“外山金駿眉”這個詞匯。
按現行金駿眉國標對“金駿眉茶”的定義來看,只有“武夷山市星村鎮以桐木村為中心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65km2內的高山茶樹單芽”,按獨特工藝制作出來的紅茶,才能稱作金駿眉。
而不在這個區域內,也就是不在“以桐木村為中心的565km2內行政區劃”之內的茶樹制作出來的紅茶,哪怕是按金駿眉工藝做的,也不能稱作金駿眉茶。
所以,國標里,根本就沒有“外山金駿眉”這個說法。
所謂的“外山金駿眉”,這只是民間的一些茶人,對于不產自“桐木村”以及“565km2行政區劃之內”的茶的一個稱呼,是為了與桐木村的金駿眉,也就是國標定義的金駿眉做區分,而生造出來的一個名字。
如果喚它們外山金駿眉,那就等于默認了它們是金駿眉茶,這個認知,其實是違反了金駿眉國標的明確規定的。
是不合法的。
嚴格來講,它們并不能稱為金駿眉茶。
可以叫它們,武夷紅茶。
但前提是這些茶青得產自武夷山行政區域內,如果不在,甚至遠在外省,那連叫武夷紅茶的資格都沒有。
頂多算紅茶。
金駿眉茶疑問二:
外山的茶青按金駿眉工藝來做,差距有多大?
在這個提問的語境里,“外山”二字,指的是:不在國標規定的“以桐木村為中心的565km2行政區劃”范圍之內的產茶區。
因為桐木村自古以來被稱為正山,故而,為了與這片區域所出的茶青以示區別,非桐木村的茶區,在民間,便一言以蔽之:外山。
既然如此,“外山”這個范圍,就非常之大了。
可以大到覆蓋整個武夷山地區,乃至周邊的縣市。甚至,一些外省的茶區也在利益的趨使下,來湊熱鬧,自稱外山。
為了回答茶友的問題,那我們就把這些外縣的外山,外市的外山,甚至外省的外山,直接統稱“非桐木”吧。
這些非桐木所出的茶青,如果按金駿眉的工藝來制作,與桐木的金駿眉、與真正的金駿眉相比,差距有多大呢?
舉個例子。
中國人在中國做中餐,與中國人在國外做中餐,口感差距有多大呢?
其實很大。
在國內,做飯的所有食材,都是原地采購的,新鮮,地道,還豐富,想買什么都能買到。
但在國外做中餐,很多時候食材缺乏,有一此材料國外買不到,只能將就,做出來的茶,就與在國內做,差了許多味道。
比如在福州做佛跳墻,與在國外做佛跳墻,那味道,天差地別了去。
回到金駿眉,非桐木所采的茶青內質,與桐木所采的茶青,差距極大:桐木的溫、光、水、氣、土,與非桐木地區的溫、光、水、氣、土,是截然不同的。
就算是桐木附近近的地區,比如一關之隔的江西,從地圖上看上去是鄰居,但與茶樹生長以及與茶葉營養物質生長相關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溫度濕度以及光照條件,都是不一樣的。
在不同的自然環境里,出產的茶青,內含物質是差異極大的。
這樣的兩種茶青,就算用同一個工藝來制作,由于加工地點的溫度與濕度不同,生成的茶葉,香氣滋味,也是極有差異的。
所以,非桐木的茶青,與桐木的茶青,所制出來的茶,即使工藝相同,口感也大大不同。
金駿眉疑問三:
外山金駿眉和金駿眉香氣滋味有多大區別?普通人感受得出來嗎?
曾經有一次,村姑陳和李麻花一路辯論著去了桐木村,辨題是,柴榮的老婆能不能改變歷史。
我的觀點是,柴太太可以效仿莊妃,下嫁給趙匡胤,先保住兒子的皇位再說。
而李麻花的觀點是,趙匡胤好糊弄,趙光義可不是省油的燈,這招未必有效。
下車的時候,阿蘿暈了——不是被車顛暈的,而是被我們繞暈的。
接著去茶農家喝茶,她更暈了。
那位茶農拿出來兩盤子金駿眉:一盤是非桐木的茶青做的,一盤是桐木的茶青做的,叫我們辨別哪款才是真桐木金駿眉。
那天,連喝了四五沖,我們仨,仍然不敢下結論,兩款茶太像了,太難分了。
最后,僥幸分出真假,但并不是憑口感辨出來的,是憑耐泡度識出來的,真金駿眉耐泡度五顆星,假金駿眉耐泡度三顆星。
雖然贏了,但贏得分外沒面子。
多年過去了,幸而,我們早已經熟悉了真金駿眉的香氣滋味與口感,也早就學會了如何辨別真假金駿眉。
其實要想分清真假金駿眉,很簡單,步驟有兩個:
第一,多喝真的,喝久了產生記憶了,再喝到假的,便能立刻區分出來;
第二,學會喝茶湯。多喝好茶,學會分辨茶湯中的稠度、滑度、漿感、內質豐腴程度,擁有了嘗湯的本事,喝到假金駿眉,便能從湯水的豐腴程度,分辨出真假來了。
【后記】
普通人,當然分不清真假金駿眉。
但是,潛心學習的有志之人,認真鉆研的好學之人,只喝好茶不喝劣茶不貪便宜茶的認真之人,假以時日,必定是能分得清真假金駿眉的。
這種技能,跟有沒有喝過真的金駿眉,一點關系都沒有。
它讓我們擁有的,是分辨好茶的能力。
好茶的湯水,稠度厚度都是相似的,常喝好茶,喝得懂好茶的人,一口便知。
好茶是有統一密碼的。
不管紅茶白茶武夷巖茶,都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