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8 16:58:17
綜述
太陽的東升西落,四季的交錯更迭,這些現象其實都和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關,這兩種運動方式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兩種星體運動,但是實際上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可并非只有簡單的自轉和公轉。
科學家們統計得出,地球每一秒鐘就會在宙里移動630公里。這樣的數字屬實有些驚人,那么地球高速運動的最終目的地又是哪里呢?科學家也許已經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宇宙中的運動與靜止
物質的靜止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很多人認為這世界上并沒有絕對靜止的物質,因為我們的宇宙就是不停運動著的,它的膨脹自然會使得宇宙之中的任何物質都隨之運動,所以,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靜止的山脈,建筑,都被地球拖拽著在宇宙中狂奔,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那么,我們地球的運動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我們的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都和太陽脫不開關系,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大,巨大的體型為它帶來了強大的引力,這也讓它可以對我們的地球進行捕獲,使得地球長期規律的圍繞著它旋轉。
在這個旋轉的過程中,我們地球自身的磁場受太陽磁場的影響,因摩擦力而產生自轉,這就是微觀角度上地球運動的本質原因。
而從宏觀角度上來說,地球的運動在宇宙中根本就不值一提,因為像太陽一樣的大型天體實際上都是受到其他星體的作用而運動的。
太陽的運動
“太陽是運動著的。”這樣的說法很多人可能一時間無法接受,因為我們看到的許多影視作品都沒有把太陽的運動很好的體現出來。很多人也就想當然的認為太陽在宇宙中是固定不動的。
但事實上,天文學先驅伽利略早在十七世紀就憑借著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太陽的運動,它觀測到太陽上的太陽黑斑位置每天都會出現差異,這樣的差異是以平移為主導的。
因此,伽利略斷定太陽是會自轉的,而不是像人類認識中的那般不動如山。
雖然伽利略的理論在當時并沒有受到認可,但是在后來的人類科技的發展過程中人們才意識到了伽利略的正確。自天文事業的發展步入現代以來,人類就能夠對更多的星體進行更細致的觀測了。
在早些年,人們根據太陽的自轉推演出了太陽的公轉:太陽的公轉并不是以一個具體的恒星為中心,而是以銀河系的星系核作為中心運動。
太陽系對于銀河系而言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星系,在整個銀河系中有超過兩千億顆和太陽類似的恒星存在。它們都隨著銀河系的星系核做旋轉運動,科學家們推測太陽每秒鐘就要運動上超過230公里,但哪怕在這樣的速率之下圍繞銀河系公轉一周大約需要花費整整2.5億年,可見銀河系的龐大體型。
更大的天體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圍繞銀河轉,而銀河自身也并不是靜止的,科學家們根據銀河系的運動軌跡推斷出了銀河系的未來。
在未來,銀河系在幾十億年的發展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型星系,可以捕獲很多周圍的星體,使得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不斷增大。
而銀河系的運動速率會因為自身質量的不斷增加而越來越快,對其他天體的吞并和捕獲也就會越來越頻繁,直到和其他大型星系產生碰撞。
所以,銀河系也是不斷運動著的,目前,銀河系的運動速率大約是每秒鐘630公里。
在這樣的速度影響下,太陽系這樣被銀河系捕捉的星系也只能隨之運動,我們人類事實上也是每秒鐘就要在宇宙中運動至少630公里。那么這種運動的終點究竟在哪里呢?
運動的終點
很遺憾的是,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還是相當有限,只能觀測到一定數量的天體,無法真正了解宇宙。
在猜想中,人們認為銀河系也是因為一種引力而運動的,因為宇宙空間內的幾乎所有天體運動都和引力有關,銀河系雖然體型龐大但是一定逃不出這個定律。
只不過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有限,沒辦法找出影響銀河系運動的天體,因此人類將這種天體暫時稱之為“巨引源”。
在科學家的猜想當中,這個巨引源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的體積和質量一定都非常巨大,可以產生足夠的引力來吸引銀河系這種大型星系的運動,同時,它還有著較高的穩定性,使得銀河系有著充足的時間捕捉其他游蕩的天體。
其次,這個巨引源和銀河系的距離一定很長,否則銀河系可能會被其巨大的引力直接扯碎。
雖然我們人類還沒有直接觀測到假想當中的巨引源,但是科學家們的研究卻從未停止,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巨引源的廬山真面目會浮出水面。
結語
宇宙中的運動有終點么?在巨引源背后是否還有著其他上層天體在使其運動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由后世告訴我們了。
但是知道了自己每秒鐘都會在宇宙中游蕩630公里,也確實是一件神奇的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類在宇宙中實在太過渺小,但我們還是相信人類的未來一片光明,一定能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