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25 17:12:23
科學家告訴我們,雖然宇宙中的天體數(shù)量多得難以計數(shù),但是天體在宇宙空間中的分布卻非常稀疏,以至于其他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動輒就是成千上萬光年。相信大家在對此表示感嘆之余,不免也會有點將信將疑,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到底是怎么計算的?靠譜嗎?
實際上,已知天體的距離都是通過多種科學方法得出來的結果,并非拍拍腦袋就給出來的數(shù)據(jù),從整體上來看,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比較靠譜的。下面我們就以從近到遠的順序來簡單介紹一下,科學家是怎么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
對于距離地球較近的天體來講,三角視差法是科學家最常用的測距方式,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不妨來做個小實驗。
如果你在視野較為開闊的情況下伸出大拇指,并把胳膊平舉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再分別閉上左眼和右眼進行觀察,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大拇指相對于較遠處的背景劃過了一個角度,這個角度就被稱為“視差”。
在這種情況下,你只要測量出這個“視差”的角度,以及你兩只眼睛之間的距離,就可以通過三角函數(shù)計算出你的大拇指與你的雙眼的距離了。
同樣的道理,地球一直在圍繞著太陽公轉,每公轉一圈就是一年,這就意味著,在不同的時間點,地球在空間中的位置是在變化的,如果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同一個天體,也會存在“視差”。
比如說我們在1月的時候記錄好一顆恒星在背景星空中的位置,然后在7月的時候再次記錄這顆恒星在背景星空中的位置,將兩者進行對比之后就可以得到一個三角形。
如上圖所示(注:實際情況沒這么夸張),這個三角形的底就是地球公轉軌道的直徑,也就是2天文單位,它所對的角就是“視差”,它的角度可以通過這顆恒星在背景星空中的位移計算出來,在此之后,科學家就可以通過三角函數(shù)計算出這顆恒星與地球的距離。
由于距離越遠“視差”就越小,因此三角視差法是有很大局限的,通常來講,這種方法只適合測量100秒差距(約326光年)以內的天體距離。那對于更遠距離的天體,又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知道,對于同一個發(fā)光體來講,它距離我們越遠,在我們眼中就越暗淡,其實這個規(guī)律也適用于宇宙中的那些發(fā)光的天體,比如說恒星。
在天文學中用“絕對星等”來描述恒星的真實發(fā)光本領,用“視星等”來描述我們所看到的恒星亮度,這兩者的關系可用公式“M = m + 5 x log10(d0/d)”來進行描述(注:公式中的M表示“絕對星等”,m表示“視星等”、d0為10秒差距(約32.6光年)、d為觀測者與目標恒星的距離)。
也就是說,科學家只需要知道一顆恒星的“視星等”以及它的“絕對星等”,就可以根據(jù)上述公式計算出它與地球的距離,其中“視星等”是可以直接測量的,而“絕對星等”則可以通過觀測恒星譜線的強度或寬度差異,再結合“赫羅圖”進行估算。
值得注意的是,宇宙中有一些特殊天體的“絕對星等”是非常有規(guī)律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造父變星”和“Ia型超新星”。
顧名思義,“造父變星”就是一種亮度會發(fā)生變化的恒星,根據(jù)科學家的觀測,這種恒星的亮度會發(fā)生周期性的變化,并且其發(fā)光總量與光變周期存在著嚴格的線性關系。也就是說,我們只需要測量出一顆“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與它的“絕對星等”的關系,就可以將這個規(guī)律推廣到和它同類型的所有“造父變星”。
幸運的是,“造父變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即使在地球100秒差距之內,也存在著這樣的恒星,所以我們就可以先測量出距離地球較近的“造父變星”的“視星等”,然后通過三角視差法計算出它們與地球的距離,再通過前面提到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它們的“絕對星等”了,接下來,我們只需要持續(xù)觀測,就可以得到它的光變周期與它們的“絕對星等”的關系。
在此之后,我們就可以通過觀測分布在宇宙中的那些遙遠的“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再結合它們的“視星等”,就可以計算出它們與地球的距離,然后再以這些“造父變星”與地球的距離為“標尺”,就可以得知在它們附近的其他天體與地球的距離了,正因為如此,“造父變星”也被科學家稱為“量天尺”。
“Ia型超新星”則是一種特殊的超新星,它們通常出現(xiàn)在宇宙中的那些雙星系統(tǒng)。
如果宇宙中某個雙星系統(tǒng)中的一顆恒星演化成了巨星,另一顆恒星演化成了白矮星,并且兩顆恒星的距離足夠近,那么致密的白矮星就會不斷地吸收松散的巨星的物質,隨著這個過程的持續(xù),當白矮星的質量達到1.44倍太陽質量的時候,其自身的重力就會引發(fā)失控的熱核反應,進而發(fā)生超新星爆發(fā)。
“Ia型超新星”非常明亮,其亮度可與整個星系媲美,即使距離非常遙遠,我們在地球上也可以觀測到它們。
由于“Ia型超新星”總是發(fā)生在白矮星的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1.44倍的時候,因此宇宙中所有“Ia型超新星”的“絕對星等”都是固定的,并且是可以計算的,所以科學家也將它們稱為“標準燭光”,我們只需要測量出它們的“視星等”,就可以根據(jù)前面提到的公式計算出它們與地球的距離。
從理論上來講,通過對上述方法的綜合使用,可以測量100億光年之內天體距離,如果距離超過了100億光年,就需要通過測量天體的宇宙學紅移來進行計算了。
觀測數(shù)據(jù)表明,宇宙一直處于一個膨脹的狀態(tài),這會造成宇宙中的天體都會因此而具備一個互相遠離的速度,這也被稱為“退行速度”,對于宇宙中的兩個點來講,距離每增加1百萬秒差距(約326萬光年),“退行速度”就會增加67.8(±0.77)公里/秒。
正因為如此,那些非常遙遠的天體都在以極快的“退行速度”遠離地球,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向地球方向發(fā)出的光的波長就會變長,同時其頻率也會相應地降低,這在光譜上表現(xiàn)為譜線向著紅端移動了一段距離,這種現(xiàn)象就是所謂的“宇宙學紅移”。
由于天體與地球的距離越遠,“退行速度”就越快,其紅移值也就越明顯,因此我們只需要測量出某個遙遠天體的紅移量,就可以計算出它與地球的距離。
結語
總而言之,所謂的“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動輒成千上萬光年”,其實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際觀測數(shù)據(jù),再結合相關的理論計算出的結果,雖然由于觀測水平的限制,這可能會存在著一定的誤差,但從整體上來講,科學家給出的數(shù)據(jù)還是相當靠譜的。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里,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lián)系刪除)
標簽: 成千上萬
信用卡金卡和普卡區(qū)別有哪些?有什么辦理條件
銀行信用卡的等級大致分為三種,金卡、普卡和白金卡。每種卡片對于持卡人的資質要求都是...
藥監(jiān)局發(fā)布消費提示:化妝品小樣需在標簽處呈現(xiàn)
廣東省藥監(jiān)局官方微信日前發(fā)布消費提示類文章稱:近日,有關化妝品小樣的報道引起熱議。...
眼鏡成多家奢侈品巨頭布局賽道 眼鏡行業(yè)受捧
繼皮具、配飾之外,眼鏡正在成為多家奢侈品巨頭爭相布局的賽道。而這個背后,正是年輕一...
功效護膚賽道兩極分化 企業(yè)紛紛加碼研發(fā)
國內功效護膚賽道呈現(xiàn)兩極分化:一邊是功效護膚巨頭手握營收高速增長的光鮮業(yè)績,一邊則...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