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26 20:37:02
遙遠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從太空中狠狠地撞向地球,最終落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這次撞擊,引發了幾百米高的海嘯。隨之而來的爆炸,產生的煙霧阻擋了整個地球的陽光,使地球在一天內溫度驟降10℃。
這次小行星的撞擊,直接影響了地球的氣候和動植物的生長,導致了當時地球霸主——恐龍的滅絕。1950年,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島勘探石油,發現了這個直徑200-300km,深度2-3km的大坑。
地質學家經過長達11年的研究,判斷大坑源于一次碰撞,因此大膽推測:太空的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數千公里地殼的蒸發、融化。爆炸形成的巨大煙霧,席卷全球。經過相關專家初步推算:僅是撞擊產生的大坑就相當于1億兆噸當量的TNT爆炸。
通常,因為受限于以前的科技觀測手段,大多數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都是我們在一段時間以后才發現的。而就在近日,有一顆小行星在撞擊地球前,就已經被我們的科學家成功觀測到!
根據《新科學家》報道:UTC時間 (協調世界時) 3月11日19點24分,天文學家Krisztián Sárneczky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Konkoly天文臺,使用60cm施密特望遠鏡觀測時,首次觀測到一個明亮而快速移動的新天體。
在接下來的14分鐘,Krisztián Sárneczky收集了四組觀測數據。隨后,他向國際小行星中心(MPC)通報了自己的最新發現,并先將該天體暫命名為“Sar2593”。當MPC向各國天文臺通報后,各國的天文臺便開始進行自動追蹤。
各國天文臺的自動撞擊評估系統,迅速開啟了小行星撞擊可能性的估算。5分鐘后,第一次估算結果出爐:各國判斷撞擊可能性為0%,編號為“Sar2593”的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不會發生碰撞。
但是,Krisztián Sárneczky并沒有掉以輕心,而是選擇繼續觀測。30分鐘后,他將自己再次整理收集的10組觀測數據提交給MPC。在這一次,MPC發現,這10組數據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情況,編號為“Sar2593”的小行星改變了軌跡。
UTC時間,3月11日20點25分,也就是發現“Sar2593”小行星一個小時后,歐空局自己的 “Meerkat” 監測系統,根據觀測到的數據、軌道預判,向附近的地球天體協調中心(NEOCC)發出了一級警報。
MPC立刻向全球各國天文臺發出更正信息:編號為“Sar2593”的小行星撞擊概率為100%!撞擊將在60分鐘以內發生,預計撞擊時間為:UTC 21點21分——21點25分之間。撞擊地點初步預判為:冰島的北側500km左右。
隨后,歐洲、亞洲各國的專業天文觀察員迅速開始行動,對這個即將到來的不速之客進行了全方位的觀測。由于此時,小行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僅有地月距離的1/7,并且以18.5km/s的速度高速移動,這更是加大了觀測難度。
5分鐘后,斯洛伐克的Kysuce觀測站率先成功觀測這顆小行星,并第一時間上傳了觀測結果。隨著各方數據的匯總,預計的撞擊位置開始更精確地縮小范圍。專家表示:UTC21點22分42秒,小行星將進入揚馬延島以南140公里的大氣層。
天文學家介紹道:根據觀測到的亮度,我們判斷該天體體積較小,直徑約為1-2m左右。這種尺寸的小行星,將在地球的大氣層完全燃燒,目前對地球不具備任何威脅。隨后,MPC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2022 EB - 5”。
當晚,歐洲空間局行星防御辦公室的Richard Moissl向記者表示:幸好這顆小行星直徑不超過2m,它將會在離地40km的高度發生爆炸,不會對地球造成實質性威脅。因此,此次撞擊可以被理解為是無害的。
NASA用來監測核武器試驗的次聲監測站,同樣捕捉到“2022 EB - 5”號小行星爆炸解體的跡象。Peter Brown教授根據觀測的數據,推測道:此次太空巖石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約2000噸TNT當量。
不少歐洲天文學家表示:在格林威治時間晚9點24分,編號為“2022 EB - 5”的小行星劃過天空落到冰島的東北部。與此同時,冰島、格陵蘭島、挪威的偵測記錄儀檢測到了明顯的撞擊聲音,其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于一次4.0級的地震。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里,都會認為:我們與危險擦肩而過,與毀滅擦身而過。而事實上,大家無須擔心,更無須杞人憂天。因為天體撞擊地球的情況并不罕見,事實上,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據科學家統計:每天有40 -100t的太空物質撞擊地球。當然,這些撞擊地球的太空物質,95%都是非常細小的顆粒。與本次“2022 EB-5”體積類似的天體,平均每年大約也會有10個。
但這次,撞擊事件的特別之處在于,天文學家在它進入大氣層前,就先發現它。要知道:編號“2022 EB - 5”中的5代表撞擊我們的星球之前在太空中觀察到的第五個已知撞擊物。
在此之前,人類只成功的觀測到4次,這主要得益于小行星的觀測技術,在2007年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剩下4顆小行星分別是:
編號為“2008 TC -1”的小行星,直徑4m,爆炸當量約為2100噸TNT、
編號為“2014 AA -2”的小行星,直徑3m,爆炸當量約為1000噸TNT、
編號為“2018 LA - 3”的小行星,直徑3m,爆炸當量約為1400噸TNT、
編號為“2019 MO- 4”的小行星,直徑6m,爆炸當量約為6000噸TNT。
2020年,意大利的蒙特穆法拉天文臺開始建造歐空局的第一款Flyeye望遠鏡。據悉:這款名為“Flyeye”的望遠鏡,采用昆蟲的復眼技術。可以把1幅圖像分成16個較小的圖像,擴大整體視野,有助于觀測此類情況。
近日,歐空局行星防御部主管Detlef Koschny向記者介紹:歐空局正在開發夜間專用的“天空掃描望遠鏡”。它可以全自動掃描天空,并自動識別靠近地球的各類天體,方便研究人員進行跟蹤識別。
Detlef Koschny還表示:“天空掃描望遠鏡”擁有極寬視野,可以覆蓋大片的天空。因此,它將作為尋找小行星、彗星等危險天體的主要力量!
小編想說,大家無需擔心。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觀測能力的增強。天文學家對于小行星撞擊的預測精確度也在大幅度提高。這意味著,如果一旦發生了任何危機,可以提前提示人們遠離該地區。當然,小編也期待我們能有更多的手段可以讓小行星的軌道發生偏轉!最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探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學新視界
標簽: 擦肩而過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