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時間:2023-06-08 16:18:12
硅料,又,又,又跌了,根據光伏見聞消息:6 月 6 日不同硅料廠報價,
N 型硅料報價 85-90 元 / 公斤左右。
P 型珊瑚料報價 70 元 / 公斤左右
【資料圖】
N 型顆粒硅報價 75 元 / 公斤左右,
而且,實際成交價格略低!
現在 5 月一個月多晶硅就有近 12 萬噸 / 月的產出,三季度更是有新老硅料玩家近 58 萬噸產能集中投產:樂山永祥 12 萬噸多晶硅項目預計 7 月投產
青海麗豪二期 10 萬噸多晶硅項目預計 9 月投產
內蒙古東立 5 萬噸多晶硅項目預計 6 月 30 日投產
寶豐多晶硅項目預計 6 月 30 日投產
內蒙古大全一期 10 萬噸多晶硅項目 6 月投產
新疆晶諾五萬噸多晶硅預計 2 季度投產
內蒙石弘元 4 萬噸多晶硅預計 2 季度投產。
硅料拐點確定已至,2023 下半年,硅料的主流價格走勢就是向成本線以下奔去!先消滅成本最高的那部分產能。然后 2024 年的主旋律就是低位橫盤!硅料時隔三年,重新回到化工材料這個本來角色上。
硅料這個行業未來還是要看成本的,而硅烷法做出來的顆粒硅,到底能不能抗住這波下跌,成本是不是真的低于西門子法,將會在 2024 年見真章!
從 2020 年碳中和碳達峰的熱鬧算起,硅料不知覺間,成了光伏產業供應量的閥門。決定著裝機量的大小!
是啊,從 2007 年硅料 300 美元的最高峰跌下來直到 2020 年 6 月以前,硅料已經在低位橫盤了 11 年之久了。曾經在 2007 年最意氣風發的硅料企業里,只剩協鑫這一個僅存碩果了!經過激烈搏殺后的硅料企業只有個位數,讓很多企業多年來不敢再踏入這個行業,而這三年,憑借硅料產能投資額大,建設周期長二大特點,居然又詐尸了!
硅料的上漲,也在這三年改變了下游光伏行業的盈利模式。
首先不論硅片、電池、組件,本身都屬于科技類,并且存在持續技術進步之中。
正常的科技產品商業模式就是不斷創新獲得溢價,高周轉,低庫存。
而在硅料爆漲這三年,卻成了誰敢囤硅料誰賺的多!在硅料爆漲的 2020,2021 年,光伏企業庫存 / 營收比,均高于前幾年,特別是硅片環節因為拉棒耗時長,所以原材料入庫,生產,出庫,需要 20-25 天時間,成了截留利潤最高的環節!又因為硅片環節技術進步變的緩慢,投資額相對硅料低很多,產能建設周期又快很多。在高利潤下導致很多企業紛紛進入這個行業試圖分一杯羹。硅料企業一直因為硅片 CR5 高度集中,喪失談判基礎,利潤微薄。現今硅料物以稀為貴,硅料各企業間達成了默契合作,紛紛減少或控制對龍頭的供應量,加大了對新勢力硅片的扶持力度。此時的硅料,相當于光伏下游產能的閥門,不僅控制著流速,還控制著利潤分配。
在這喧囂的三年里,新勢力、老企業都在瘋狂擴硅片產能,但似乎大家活的都不錯,利潤率,單瓦利潤都挺美好,誰都說自己單瓦利潤好,領先企業。其實是誰能拿到硅料,誰就有利潤!拿不到硅料,別說利潤,產能固定成本都收不回來!硅料成了硅片行業的神!
但風,總會過去的,風來了豬也能飛上天,現在風馬上就要停了,到底誰才是風中那種豬?硅片行業產能其實嚴重過剩的!隆基從 2021 年起就直白的表態適度調整了產能開工率,以應對硅料不足的窘境!當然不僅隆基,還有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甚至天天說稼動率足的中環,產能利用率也不盡如人意。
隆基是每年都會公告產能利用率的,2022 年硅片產能利用率 75.37%,組件產能利用率 69.21%。遠遠低于歷年!如此低的利用率,讓公司利潤也持續萎靡不振!2023Q1 公司經營上又操作失誤,導致去掉投資收益、財務收益,歸母利潤甚至低于 2021Q1,疊加最近股價每天新低,唉連茶葉蛋都感覺吃不起了!不禁讓我對 2023 年利潤做出了最悲觀預測 142-169 億!但經過這幾天更深入研究和數據考證,我在此會更正此前文章的看法,2023 年利潤估計不低于 180 億,預計 180-195 億!給 15 倍估值 35-38 元。而影響利潤起浮主要原因,我認為還是要看產能利用率的提升:
產能利用率這個指標很重要,一個工廠比如投資 1 億建成,折舊 10 年,那每年就要折舊 1000 萬,工廠如果產能利用率 100%,每年生產 1000 萬件商品,那每件產品都會分擔 1 塊錢的折舊費用。然后每件商品可以賺 2 塊,那減折舊就是賺 1000 萬!
如果工廠產能利用率降到了 70%,那相當于每年只生產 700 萬件商品,而折舊費用是固定的 1000 萬,所以每件商品上就需要承擔 1.43 元的折舊成本,而銷售價格是不變的。所以每件商品多承擔了 0.43 元折舊成本,利潤就變成了 2-1.43=0.57,只有可憐的 5700 萬了!
當然,產能利用率不僅僅影響折舊這項費用,工廠運行,有些成本是不隨企業產量或銷售額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稱為固定不變成本:比如房租、管理薪酬、銀行貸款利息、稅費。生產量的變化不會影響這些固定不變成本的固定支出!產能利用率如果只有 70%,那每件商品上就需要承擔更多減值折舊,房租、管理薪酬、銀行貸款利息、稅費等這些固定不變成本,最后每件商品利潤只有 0.45 元,每年利潤可能只有 4500 萬了!
那誰的產能利用率是最低的呢?隆基,就是這個可憐蟲!
因為其它光伏企業并沒有公布產能利用率,我們可以自己算一下,比如隆基綠能 2020 年組件產能 50GW/2021 年組件產能 60GW,2021 年綜合可用產能是(50+60)/2=55GW。
2021 年組件出貨 38.52GW,2021 產能利用率 38.52/55*100%=70%
這樣的計算方式有利有弊,好處是最大可能計算出公司實際可用產能,缺點是如果公司新達產產能集中在 4 季度末,真實性就打折扣,但大體上能反應公司產能利用率。我們來看看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綠能一體化近 2 年產能利用率:
晶科 2020 年組件產能 19.85GW, 2021 年 :45GW。2021 年綜合 32.4GW
2021 年組件出貨 25.24GW,2021 產能利用率 77.8%
2022 組件產能 70GW,2022 年綜合可用產能 57.5GW。
2022 年組件出貨 46.39GW,2022 產能利用率 80.7%
晶澳 2020 年組件產能 23GW/2021 年組件產能 40GW。2021 綜合可用產能是 31.5GW。2021 年組件出貨 25.45GW,2021 產能利用率 80.8%。
2022 年組件產能 50GW,2022 年綜合可用產能 45GW,
2022 年組件出貨 39.75GW,2022 產能利用率 88.33%。
隆基 2019 年組件產能 14GW/2020 年組件產能 50GW,2020 年綜合可用產能是 32GW。
2020 年組件出貨 24.53GW,2020 產能利用率 76.7%
隆基 2020 年組件產能 50GW/2021 年組件產能 60GW,2021 年綜合可用產能是 55GW。
2021 年組件出貨 38.52GW,2021 產能利用率 70%
隆基 2022 年組件產能 85GW,2022 年綜合可用產能 72.5GW,
2022 年組件出貨 46.76GW,2022 產能利用率 64.5%。
硅料這個閥門到底有多大影響?看看上面這組統計數據就知道了,隆基做為光伏龍頭,產能利用率卻遠低于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不同行晶科、晶澳逐年走高的產能利用率,隆基是逐年走低的,低的,的!!!2022 年居然達到 64.5%,創了歷史最低記錄!2020 年 76.7%/2021 年 70%/2021 年 64.5%。64.5% 吶,令人發指的 64.5%!!!(隆基自己公布 的產能利用率 69.21%,也是歷史最低值!)什么意思,每瓦組件都要承擔更多固定不變成本!利潤率必然大幅縮水!2022 年組件毛利率 13.65%,同比下跌 3.41 個百分點,連晶澳都不如!混成渣渣了!這就是硅料這個閥門的威力!
說完了,組件產能利用率,再來看看隆基,中環的硅片產能利用率情況:
中環 2018 年硅片產能 25GW 中環 2019 年硅片產能 33GW 2019 年綜合產能是 29GW,
2019 硅片銷量 21GW,2020 硅片產能利用率 72.4%
中環 2019 年硅片產能 33GW 中環 2020 年硅片產能 55GW 2020 年綜合產能是 44GW,
2020 硅片銷量 35GW,2020 硅片產能利用率 75%
中環 2020 年硅片產能 55GW,2021 年硅片產能 88GW,2021 年綜合可用產能是 71.5GW。
2021 年硅片出貨 52GW,2021 年產能利用率 72.7%
2022 年硅片產能 140GW,2022 年綜合可用產能 114GW,
2022 年硅片出貨 68GW,2022 產能利用率 59.6%。
隆基 2018 年硅片產能 28GW 隆基 2019 年硅片產能 42GW 2019 年綜合產能是 35GW,
2019 年硅片出貨 32GW,2019 產能利用率 91%(公司數據是 101%,)。
隆基 2019 年硅片產能 42GW 隆基 2020 年硅片產能 85GW 2020 年綜合產能是 63.5GW,
2020 年硅片出貨 58.15GW,2020 產能利用率 91.6%。
隆基 2020 硅片產能 85GW,2021 年硅片產能 105GW,2021 年綜合可用產能是 95GW。
2021 年硅片出貨 70.01GW,2021 產能利用率 73.7%。
2022 年硅片產能 133GW,2022 年綜合可用產能是 119GW,
2022 年硅片出貨 85.06GW,2022 產能利用率 71.5%。
從數據也可知,硅片同樣遭受了組件端的待遇,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低于歷史數據!
在這里,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中環 2022 年產能利用率居然只有區區 59.6%,并且在 2020 年硅片最紅火利潤最高的年份,產能利用率居然只有 75%。這,,,不禁讓我懷疑,有些是不是已經沒有了價值的東西,卻依然杵那好像有的樣子?
從單硅片環節、組件一體化兩個方向看,硅料這個光伏閥門確實影響到了下游產能利用率及利潤分配!從產能利用率上看,隆基綠能李振國,鐘寶申反復謹慎擴產是對的!即使 2021,2022 大幅上產能,在沒有硅料的情況下,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僅不能增加利潤,還會額外增加各項費用支出!影響當期本就脆弱的利潤!除非,扔在在建工程里空耗!甚至可以將新投產能先放在財報在建工程里,然后量產的產品,成本,利潤都算在老產能里,這樣就暫時不用折舊啦,提高當期收益率,提高當期估值,提高融資便利性,能爽一刻是一刻嘛,至于以后,等行業產能過剩時,一次性虧出去嘛!反正資本市場的錢也到手了!到時死給你看!看什么?干嘛看我?別看我啊!我可沒指名點姓說誰!!!我可不想當@加息首季 第二。
現在,硅料產能,產量大增,下半年可以預見硅料會跌破成本價,明年硅料估計會維持在低價位,這個閥門即將被自己的貪婪脹破肚皮!恢復成化工產品屬性了!
那硅片環節,及一體化還會受那方面掣肘?隆基產能利用率能提升嗎?
先說硅片環節:
我們知道,現在硅片環節受限于進口石英砂的短缺而 B 級片增多。硅料經破碎篩選進入單晶爐放進石英坩堝內高溫融化生長引肩成硅棒。而石英坩堝承載硅料,承受高溫及硅液腐蝕,有使用壽命,平均 350-400 小時左右就需要換一個新坩堝,坩堝由石英砂制造,分內、中、外三層,內層要求進口高純石英砂,中層需要像印度砂那種高品質砂,外層可以用國產砂。內 / 中 / 外砂使用比例是 4:3:3,而內層砂所用的原料石英礦非常稀缺,已探明規模儲量礦分布在美國、挪威、澳大利亞、俄羅斯、毛里塔尼亞、中國、加拿大等 7 個國家,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西部米切爾縣的斯普魯斯派恩礦源擁有超過 1000 萬噸探明儲量,該礦白崗礦床因為其石英雜質含量極低,品質最高,是世界目前發現的罕見優良礦源,該礦供給了全球 90% 以上的高純石英砂需求量,在相當長時間內甚至是全球唯一的來源地。2009 年 BBC 稱此地為 " 地球上最具戰略價值的平方英畝!由尤尼明(矽比科)、挪威石英 TQC 擁有開采權!兩者合計產量 2.5 萬噸 ! 隨著拉晶對坩堝的需求量爆增,石英砂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內層高純砂由 7.5 萬 / 噸漲至如今年 35.5 萬,中層砂 6 萬 / 噸漲至 21 萬 / 噸,外層砂由 5 萬 / 噸漲至 9.5 萬 / 噸。后續內層砂可能還將繼續走高!
石英砂如此瘋狂的上漲,不禁讓光伏圈為之一震,難道石英砂要取代硅料,成為光伏行業新的閥門?
但這顯然杞人憂天!石英砂不同于硅料,首先硅料在硅片成本中占比非常高,達到 60%-80%。其次硅料是不能被取代的,硅片必須用硅料。
而石英砂則不同,首先石英砂企業沒有硅料企業的焦慮,不論是以前 CR5 高占比時代的硅片企業,還是如今遍地開花的硅片企業,因為高純石英砂的高門檻,全球只有砂比科、TQC、石英股份三家石英砂企業擁有高純石英砂產能,始終是賣方市場!不存在對大企業限流,補貼小企業從而改變硅片市場格局的意愿!
其次石英坩堝只占硅片總成本 2% 左右,非硅成本 15% 左右。石英砂的漲價,也分內、中、外層砂漲價幅度的不同,綜合下來的影響,硅片企業對石英坩堝的漲價并非不可接受!對硅片的價格影響非常小。其次最為緊缺的高純石英砂是可以通過降低用量來緩解緊缺的。為了緩解對高純石英砂的消耗,已有部分企業改變了石英坩堝的用砂比例來提高開工率攤薄成本,內 / 中 / 外改成 3:4:3, 更有激進者改為:2:4:4. 當然帶來的副作用就是石英坩堝的使用壽命迅速縮短,造成了 B 級片增多加大了非硅成本!而優秀企業,是可以憑借產能規模攤薄非硅成本通過工藝控制延長石英坩堝的使用壽命,減少高純石英砂對非硅成本的影響!
硅料對于光伏就像是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而高純石英砂的短缺則像是之前吃大魚大肉,現在粗糧卷大蔥,能吃飽但吃不好一樣!
現在高純石英砂 35.5 萬 / 噸的價格,不僅搶占了部分半導體用量,更抬高了半導體用更高純度的高純石英砂價格!如果接下來高純石英砂繼續漲到 50 萬 / 噸,那合成砂就有了普及市場的可能,為了阻止價格繼續上漲,避免合成砂產業涌入大量資本與人才實現快速低成本落地化!2023 年 4 月份砂比科已經宣布投資 2 億美元擴產 1.5 萬噸產能。后面 TQC 有望跟進,石英股份 6 萬噸石英材料產能也會于 2023 年底達產。可以預見 2024 年石英砂緊缺會得到有效緩解!
所以,石英砂不可能成為光伏新的產能閥門!隱藏在硅料之下的硅片嚴重過剩事實,最快下半年,最遲明年一定會大白于天下!而今日筆者通過正規 IR 途徑已經獲悉:隆基硅片產能利用率已經提升至 85%!更加證偽了石英砂可以掩蓋硅片過剩這一錯誤思想!
2023 年公司規劃硅片產能 190GW,2023 年綜合硅片產能 161.5GW
2023 年規劃硅片出貨 130GW,2023 年產能利用率 80.5%!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隆基的規模優勢,非硅成本優勢即將顯現,利潤也會展現王者該有的樣子!
組件環節產能利用率又如何呢?
我們知道,2022 年隆基組件出貨 46.76GW,繼續蟬聯全球出貨量第一,但這個數字實在高興不起來!因為晶科能源 2022 年組件出貨 46.39GW,天合光能 2022 年組件出貨 43.09GW。隆基是以微弱優勢拿下第一的。但凡晶科再加把勁,這第一就拱手讓人了!但凡隆基哆嗦一下,可能直奔老三了!造成如此窘境的,首先是隆基超乎尋常的低產能利用率:64.5%,遠遠,遠遠低于同行。其次是電池產量的限制,雖然隆基 PERC 電池 2022 年產能利用率達到了 98.92%,但只有 36.24GW 產量(組件產量 48.19GW,銷量 46.79GW),遠不能滿足組件的需求。這造成了組件需要外購 12GW 電池來滿足下游需求 ! 外購電池占組件總銷量的 25.6%,而組件做為電池環節的變現渠道,去年又是電池緊缺環節(從主做電池環節的愛旭股份 2021 年利潤 -1.26 億,2022 利潤就 23.28 億,能看出電池有多缺!),可以想像這 12GW 有多低的利潤率!除了產能利用率,外購電池這環也是拉低公司整體組件毛利率的元兇!
而造成電池環節缺席 2022 年銷售的原因是隆基綠能李振國鐘寶申不領先不擴產的堅持!3 億 /GW 產能投下去,如果沒有領先優勢,就會陷入苦戰!這哼哈二將為了即將落地的分布式新電池 HPBC 及集中式秘密武器產能開路,延緩了其它路線的產能推進。結果是 HPBC 落地不理想,良率直到 2023 年 1 季度才達到理想值,集中式更是遙遙無期,導致自己嚴重缺電池!無奈下公司啟動了認為是過渡性技術 TOPCON 產能來應對集中式市場的需求。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 33GW HPBC 電池今年公司預計可以出貨 17GW 左右,TOPCON 因為公司早就研究透徹,所以今年上也會很快,30GW 已經進設備了,今年也會有所產出。根據隆基綠能 2023 年組件規劃出貨 85GW 推算,PERC 37GW,HPBC 17GW,TOPCON15GW。自有電池合計產量預計 69GW,外購電池 16GW。外購電池占組件總量的 18.8%。明顯優于 2022 年!自用電池的提高,會更好的提升利潤率,以及 2023 年是硅料下跌年份,那誰產業鏈最短,誰反而享受紅利!做為周期明顯的組件環節,隆基又有鎖價單的加持。外購利潤一定不錯!(HPBC 電池用的是 P 型硅片,效率在 TOPCON 之上,又有美觀優勢。而且,隨著石英坩堝使用石英砂比例的調整,石英坩堝壽命會減少,那對 TOPCON 所使用的 N 型硅片,是嚴重打擊,因為 N 型片相對 P 型片,他會拉高對石英坩堝質量的要求,從來提高非硅成本!以后可以看到 N 型硅片和 P 型硅片價格會越拉越大。HPBC 的優勢會更高!)
根據 2023 年隆基組件規劃產能 130GW,2023 年綜合產能 107.5GW,
2023 年規劃出貨 85GW,2023 年組件產能利用率將達到 79.1%
將超過 2019 年達到行業平均水平!
限制光伏產量的閥門:硅料自爆,隆基再無所慮,可以盡全力釋放自己的優勢,硅片,組件各環節產能利用率都將得到明顯提升!利潤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產能利用率按 IR 所說保持 85% 下去,那 2023 年我想 180-195 億,是可以期持的!
有的人為了短期利益,拔苗助長。長期看,必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有的人負重前行,風雨過后必將陽光普照!雖身處暴風雨之中,但心中有錨,我就不慌!
@今日話題$ 隆基綠能 ( SH601012 ) $$ 通威股份 ( SH600438 ) $$ 晶科能源 ( SH688223 ) $@加息首季# 光伏 #
/xz
標簽:
上一篇:焦點日報:fla文件是什么意思(fla文件用什么軟件打開)
下一篇:最后一頁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