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安小小姐姐 時間:2023-07-29 17:32:05
GDP更傾向于生產創造的,還是更傾向于消費創造的,這是兩種不同的關于經濟發展的理念。
基于GDP是由消費創造的觀念認為,工作時間越短,人們有時間消費,可能意味著消費能力越強,經濟發展趨勢更好。
(資料圖片)
但如果認為GDP是生產創造的,那么工作時間越長,失業率越低,大家都在努力創造價值,這就意味著經濟發展趨勢更好。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雖然也會有波動,但整體是越來越長的。
而全國16-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則呈現出周期性波動,2019年至今的數據表明,在每年12月左右,16-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是最低的,而7月左右是最高的。
但整體來看,16-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從2019年7月的14%,上升到2023年6月的21%,失業率是越來越高的。
綜合失業率和勞動時間來看,2019年至今的大趨勢為:勞動時間越長,失業率越高。
最近的四個月份,企業周平均工作時間連創歷史新高,同時16-24歲人口的失業度也連創歷史新高。
社會系統是極其復雜的,很難用一兩個指標或一兩句話說清楚,但有沒有一種可能:
因為更多的人擔心失去工作,所以愿意承受更長時間的工作。原本分配給10個人的工作,現在只需要8個人就能完成。
這可能導致了另外的2個人找不到工作,所以變為失業人員了?
但是,如果讓這2個人也有工作,會不會導致勞動效率更低、企業招聘更多的人,因此要承擔的成本更高,導致出廠價格過高,商品缺乏競爭力?
從電商平臺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來看,更少的人參與商流環節,意味著更高的勞動效率,商品具備更高的競爭力。
但這種模式也可能導致了中間商失業,拉高了失業率,短期看有利,長期不利,缺失持久性。
如今正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從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迅速拉高勞動生產效率,這可能會造成失業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持續升高,更多的年輕人將選擇繼續讀書這一條路,來緩解就業壓力。
標簽:
下一篇:最后一頁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