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騰訊網 時間:2023-08-10 05:37:21
(資料圖片)
□石夢琦(四川外國語大學)
5名高鐵站員工為牟取暴利,竟將演藝明星的高鐵行程等個人信息出售,林某等3人則將這些信息加價轉售,共獲利56萬多元!8月7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通報,近日該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8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至九個月不等,判決八人賠償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賠償金合計567530元,刪除信息并公開道歉。(8月9日 極目新聞)
追星熱隨處可見,明星雖然是公眾人物,但他們的個人隱私并不在娛樂消費的范圍內。明星是生活在聚光燈下的一部分特殊群體,他們被無數的粉絲追捧,其被賦予的主角光環,導致人們對明星的私生活有著強烈的窺探欲。不少明星都遭遇過私生活被騷擾等問題。王一博電話被曝光,遭遇電話騷擾;楊穎玩劇本殺被偷拍,曝光個人隱私;楊冪行程被曝光,發微博譴責泄漏信息之人……
眾所周知,理性的粉絲追星會購買明星的周邊產品,但是“私生粉”卻會購買明星的隱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個人的相關信息會被登記在網絡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利用“私生粉”追星的心理,通過粉頭、相關工作人員等渠道購買明星的行程,這甚至已經慢慢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是因為太多的粉絲沒有“邊界感”,把窺探別人的私生活,當成自己生活的快樂調劑,導致一些唯利是圖的人有機可乘。
其實,不僅是明星的隱私,在互聯網時代,個人的隱私被泄漏也是常有的事情。很多人都遭遇過推銷、買房、中介等行業的騷擾。據光明網此前報道,2022年,檢察機關共起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9300余人。公民隱私的泄漏,有的是行業“內鬼”透漏,有的是黑客技術入侵后竊取,有的是網絡購買……部分犯罪分子不僅將他人的信息用于非法交易,侵害個人財產,更是采用敲詐勒索、暴力掏錢等方式,這些都嚴重威脅到了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打擊個人信息的倒賣,要多方發力。檢察機關應推動建立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常態化機制;有關部門更要進一步加大懲治力度,加強對上游信息采集、提供、倒賣等環節犯罪行為的全鏈條打擊力度;公民應提高個人隱私的保護意識,減少隱私外泄的機會;相關企業要建立個人信息監管機制,利用網絡技術追蹤個人信息的運動軌跡。只要多方聯合,攜手共同打擊非法倒賣個人隱私的行為,相信個人隱私才不會淪為他人獲利的工具。
標簽:
上一篇:哈特4年8100萬續約!布里奇斯:我能向你借一美元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