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時間:2021-03-31 10:43:42
真假難辨、退貨難、標價不一……諸多問題讓主打“正品保障”“價格親民”的眾多奢侈品電商發展陷入瓶頸期,平臺模式、經營、貨源等問題漸漸凸顯,制約著行業發展。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牌方只對門店或專柜出售的產品負責,而不對其他渠道賣出的商品的真偽負責,大部分第三方鑒定機構得出的鑒定結論也難以得到品牌方的認可。同時,市場中還存在不少水貨,即在國外市場正常流通的商品,經商家以灰色通道入境,繼而在國內銷售。
一般而言,消費者購買商家明確描述的商品并完成支付,那么商家就應當按照雙方約定完成交付。如若商家交付商品與實際不符,甚至出現其他的問題,理應給予消費者應有的售后服務,而不應使消費者陷入維權難的困局。近期出臺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中就有規定商家應以顯著的方式展示商品、服務的具體信息,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直播帶貨的相關視頻更是要求保存三年以上。如果遇到商家的不誠信行為,消費者還可積極向第三方監管部門舉報維權等等。這些都為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了保障。
但面對當下“水”太深、“路”太長的奢侈品電商市場,商家顯然還需通過苦練內功,走出瓶頸期,在滿足市場和消費需求的同時,發展壯大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以實現多贏。
如何徹底解決假貨問題將成為奢侈品電商首先要跨過的門檻。鑒于奢侈品電商很難得到奢侈品品牌商的認可,要想獲得品牌授權和代理更是難上加難,這也間接導致在供應鏈上流通環節增多。在這一過程中,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出現假貨。因此從源頭采購、入倉到配送到消費者手里,這一流程中如何保障正品才是奢侈品電商發展的關鍵。同時,平臺還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在售后服務層面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對七天無理由退貨的商品,要實現“零拒絕”退貨;對于延遲發貨的責任,要通過契約約束促進商家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此外,認識自身的受眾群體對于平臺來說也很重要。目前奢侈品電商似乎在不斷仿照“大勢所趨”,不管是做直播還是放補貼,都在走常規電商的路線。但奢侈品電商或許更傾向于小眾類的電商,它更加垂直,受眾也存在一定的門檻,因此需要打造和自身相符的模式才能走遠。
對于消費者而言,相比一般產品,奢侈品價格更高,并且在如何辨別商品真假上消費者還有諸多困難,往往“專柜驗貨”這條路走不通,且很難取證。因此,消費者在網購奢侈品時不能輕信過低的價格,在購買前盡量要求商家出具授權證明,索要相關票據并保存好,如此既可倒逼商家好自為之,在出現糾紛時也可以更加有效維權。(張國棟)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