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時間:2022-04-08 16:03:45
“承德避暑山莊底蘊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與社會相適應、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這是2021年8月24日考察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時留下的殷殷囑托,對承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給予肯定,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承德將充分發揮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創建國家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如何讓文物永葆生機?確保文物安全是基礎、是“生命線”。多年來,承德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保護管理條例》等,建立完善各項文物保護管理規章制度和文化遺產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執法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等;重點完成《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物保護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并認真執行,確保文化遺產保護有法可依。
“避暑山莊嚴格落實文物系統‘安全生產七級責任制體系’,提升文物系統內部安消防三級監控指揮系統,全面提升文物安消防管護水平。”承德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榮昌介紹,為了打造“平安山莊”,承德將全面加強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積極開展不可移動文物科技保護,籌備建立文物修復實驗室,創新性編制《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古建筑保護調查表》和配套《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古建筑預防性保護規程》,開展以文物建筑修復技術和壁畫、石質文物、古建筑基址保護為重點的科研項目。同時,積極爭取實施外八廟清代彩畫科技保護、避暑山莊古建筑遺址保護、外八廟佛像及陳設保護、防雷系統升級改造等17個項目,提高館藏文物保護的技術含量。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所反映的多民族文化交融深入研究是前提條件。承德將從民族、宗教、建筑、園林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研究,通過復原、陳列展覽、學術交流等方式展示避暑山莊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比如,依托承德民族師范學院下設避暑山莊研究院和所設立的“避暑山莊文化研究”重點學科優勢,把文化遺產折射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態以及文物本體的原則性研究解讀作為主要課題;搭建“大避暑山莊學”架構,強化專家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申請成立“國家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與實踐基地”。
近年來,文物保護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相融合,受到了業界和游客的認可。“承德積極爭取實施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全系統智慧景區安檢系統、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智慧景區建設等項目,與故宮博物院等高水平文博單位合作,大力推進文物資源的數字化,開展‘智慧山莊’建設。”王榮昌表示,將深度轉化用好承德文化遺產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運用現代多種手段進行深度挖掘、展現,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范區和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化遺產要“活”下去,還要“活”起來,讓蘊含其中的文化精神得以延續傳承。
“朕賜杏福杏仁露”“8福運轉·茶器”……去年,在第16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游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避暑山莊旅游集團精心設計的一件件文創產品憑借“顏值”和內涵贏得超高人氣。多年來,承德積極開展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工作,建成承德博物館文創中心、避暑山莊博物館文創店、蒙古包文創展示館等,已成功研發上架文創產品15類近500款,以文創產品彰顯文化吸引力,讓游客把文化帶回家。
真實準確再現歷史是展示文化、賦予文化遺產教育功能的現實需要。據了解,承德避暑山莊將積極爭取實施數字避暑山莊虛擬現實展示項目、避暑山莊古建筑遺址展示項目、外八廟古建筑遺址展示項目等,高水平呈現康乾盛世的重要歷史風貌。同時,以動感多媒體的形式將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歷史事件、代表性文物、重要典故融入網絡和虛擬展示展覽;不斷創新歷史文化體驗旅游,探索現實與虛擬復原相結合的方式再現歷史場景,為文物保護利用創新方式做出示范,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王榮昌表示,承德將不斷推動文物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為全國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提供創新性實踐經驗,加快促進承德成為全國民族團結融合的展示基地,促進承德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承德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生態旅游城市”定位目標,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范海剛 中國文化報駐河北記者 李秋云)
標簽: 傳統文化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