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22-04-19 13:29:50
身穿戲服,坐在戲中。掌柜王利發斟茶,常四爺、秦仲義同桌嘮家常……昨晚,2022年“會館有戲”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動之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在西城區報國寺上演。老舍筆下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在觀眾眼前“活”了起來。
此次演出,相較于其他版本的《茶館》,打破了戲曲舞臺的傳統表演形式,探索了一種場景和戲曲融合的新形式。現場沒有劃分“表演區”和“觀看區”,觀眾不再是被動地觀看表演,而是與演員混坐在演出場景中,以茶館“顧客”的身份,觀察這一方天地里發生的一切,與演員形成了互動關系。現場觀眾可以穿上戲服融入表演中,增強代入感和體驗感。
“架起胳膊,挺直身板兒,好,走!”穿上洋馬褂,在演員的指導下,一位觀眾體驗了一番松二爺提籠架鳥的好心情。學唱、學身段、學京弦、學品茶,今人夕人共聚一堂,感受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品味京味兒文化新體驗。
“參與感太強了!康六和劉麻子就在我桌前討價還價,康六還時不時望向我,似乎是想讓我替他說句話。”演出結束后,一位觀眾說。
去年下半年,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推動文藝院團演出進會館舊址,打出“會館有戲”品牌,市民游客可以在東、西城的一些會館舊址里,看到豐富多彩的演出活動。
和傳統劇場相比,報國寺給此次沉浸式演出增色不少。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報國寺,歷史上曾有京城最著名的書市、花市和廟會。這里也曾是當時南城會館名仕、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吟詩賞花、登毗盧閣,盛況空前,可謂“會館中的會館”。
近年來,西城區對報國寺及其周邊胡同實施了重點整治,依法撤銷了市場內部全部非法露天地攤、地柜,取締周邊無照游商,使千年古剎恢復寧靜。同時,合理利用地鐵7號線廣安門內站施工圍擋拆后空地,建成“城市客廳”——廣寧公園,通過文化展示空間、歷史名人空間和寺廟氛圍空間“三大文化空間”的展示,營造“報國精神”意境,古老的報國寺有了新氣象。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報國寺正在打造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傳統曲藝節目演出、文化藝術展示體驗為特色,兼顧市民休閑放松的現代文化園區。園區將與京演集團合作,引入梨園薈、國樂府、云舞場、雜技秀等傳統民間藝術表演;演繹各類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具有傳承價值的節目;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展覽,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和文創展示,使傳統文化保持活力,打造群眾喜聞樂見、常去愛去的文化休閑地。(記者 張驁)
標簽: 傳統文化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