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2-17 12:05:06
春天到了,各種春菜都開始上市了,常見的香椿、春筍、薺菜、馬齒莧等等,其中春筍是很受歡迎的一種蔬菜,春天的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筍,脆嫩鮮美的春筍特別受歡迎,因為一旦錯過,就又要等一年,現在各地的春筍也都上市了,新鮮上市的春筍價格會稍微高一些,在浙江,臨安的筍最出名,不管是鮮筍還是筍干,要是掛上“臨安筍”的名號,價格都會高一些;
不管是春筍還是冬筍,營養價值都是很高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1等等,尤其是其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好,適量食用有助于促進腸胃蠕動,那同樣是筍,冬筍和春筍哪個更好呢?其實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買錯了不僅難吃還費錢,喜歡的朋友可以看看!
一、【上市時間的區別】
在聊冬筍和春筍的區別之前,我們先區分一下春筍和冬筍,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冬筍是矮胖型的,上市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份,春筍就是細細長長的毛竹筍,一般是春天上市的,一般上市時間是在每年的2月份到5月份;
“雨后春筍”,這句話用來形容春筍最合適不過了,春筍是破土而出的,挖春筍相對于挖冬筍要簡單很多,春筍尖尖的角是露在土壤表面的,如果挖的不及時,來幾場春雨,春筍就破土而出,拔地而起,長成毛竹了,一天一個樣,說的就是春筍的狀態,所以挖春筍一般是選擇剛剛露出土面,大部分還在土壤中,挖出來的外形是細長型,這樣的春筍吃起來才鮮嫩,如果春筍已經突出表面很高一部分,那這春筍的口感就不好了,內部纖維化,嚼起來是一口渣的,很難咽下去;
冬筍從字面上來看就知道是冬天上市的,冬筍是完全隱藏在土壤中的,如果是挖筍新手,那可能一整天也挖不到一根冬筍,挖冬筍是需要技巧的,因為冬筍完全藏在土壤中,需要有經驗的筍農仔細觀察土壤表面,下面有冬筍的土壤表面是微微隆起來的,表面會有一些裂縫,找到這樣的地方,輕輕把周圍的土壤用鋤頭挖開,才有可能挖到冬筍;
二、【外觀上的區別】
春筍比較細長,冬筍比較短粗,春筍的外皮有黑色的條紋,冬筍整個筍皮都是金黃色的,這是最直觀的表現;
三、【口感上的區別】
“下山筍、清塘魚”這句話說的是兩種以前農村里味道最鮮美的2種食物,以前要是有這2種食物招待客人那就是極高的待遇,但這個和季節也是有關系的,下山筍說的就是剛從地里挖出來的筍,這里春筍和冬筍都能說,但是剛從土壤里面挖出來的冬筍味道是最好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且本身上來說,冬筍的口感就是比春筍要鮮嫩一些;很多人說烹飪冬筍不用焯水,其實是不建議的,冬筍和春筍都含有草酸,不管是哪烹飪方式,烹飪之前都建議先焯水,這樣能更好的去除草酸,減少筍的澀味;
四、【產量上的區別】
冬筍和春筍相比,肯定是春筍的產量會更好一些,畢竟春筍上市時間是在春天,春天萬物復蘇,萬物生長,所以春筍產量更好,冬筍因為氣候各方面的原因產量會少一些,現在春筍剛上市,價格會稍微高一點,但是只要再等一段時間,春筍的價格會大幅度下降,因為到了春天,春筍的產量就很高了,而且筍比較難消化,一時之間也不能吃太多,所以很多地方都會用春筍曬筍干,所以說不用現在買春筍,現在吃冬筍,等春筍大量上市再吃春筍,因為等春筍上市的時候也買不到冬筍了,就算買到,味道也沒有當季的那么好,應季而食,會更節約生活成本;
五、【熱量上的區別】
相同分量的情況下,春筍的熱量比冬筍低一半,因為春筍的膳食纖維含量更高一些;
【溫馨提示】
筍是比較難消化的一種食物,每次吃筍要適量,在烹飪的時候建議和豬肉搭配,油稍微多放一點,這樣更能凸顯筍的鮮嫩,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和消化;
本篇是原創文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收藏、關注哦,
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也歡迎在文章下面留言,
感謝您的支持!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