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0 12:23:32
文匯報資料照片
7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的辦公桌上,“蹲”著一只會自己喝水的鳥。每個進他辦公室的人,很難不被這只鳥吸引。迄今為止,他已經“婉拒”了不少想要帶走這只鳥的人,其中不乏院士。不過這也不奇怪,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編著的《趣味物理學續編》中就提到,就連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也曾為這只鳥的設計精妙而驚嘆。
褚君浩辦公桌上的“飲水鳥”。
“做科普就要像‘飲水鳥’,有趣的外表讓每個人都想要,里面包裹著科學知識。”褚君浩說。隨著《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開始實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走入大眾事業,從迷倒院士的“飲水鳥”中或許能挖掘出發展科普事業的鑰匙。
鼓勵社會力量辦科普,與產業“兩條腿”走路
從本月開始實行的《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對科普的組織管理機制、全社會參與科普的工作職責、科普的保障激勵機制等作了規定,其中第六條提出的“科普產業”提法引起了褚君浩的關注。
平均每月做一兩場科普報告、撰寫近百篇科普文章,褚君浩因在科普科普領域的貢獻而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越做科普,他越覺得這件事大有可為,尤其是鼓勵社會力量辦科普,推出更多市場化的科普產品。
想要科學親近大眾,“飲水鳥”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飲水鳥”主體由兩個球組成,中間以細管連接,球內裝有液體,管的下端浸在液面下。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在鳥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鳥就會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里,“喝”了一口后,又直立起來。褚君浩說,當人們看到一只鳥在水杯邊不斷“啄水”時就會好奇這是怎么發生的,好奇心是科學的第一步。
“科普院士”褚君浩。
除了“飲水鳥”,一系列有科學含量的玩具也在網上走紅。比如向一口“魔法大鍋”中投入不同的試劑,鍋內物體就會變色、冒煙,最后還會冒出一只寵物精靈。事實上這就是幾種簡單的化學反應,而這樣一款玩具的售價可達八九百元,視頻網站上介紹這樣有意思的玩具的視頻播放量超過百萬。
上海從幾年前開始就在探索科普產業的發展,據市科委科普處透露,目前上海已建成包括寶山智慧灣在內的多個科普產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正在打造老百姓愿意買單的科普產品。
用好新媒體傳播,重視游戲的力量
在科普產業中,褚君浩十分關注科普游戲的發展,在他看來,想要贏得年輕受眾的心,一定要加強對游戲的研究,多出一些能夠解答科學規劃的游戲作品。
這其實與公眾接受信息方式的變化有關。根據《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民每天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來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達64.6%,這一數字促使越來越多機構將互聯網作為科普主戰場。
在科普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上海科技館,已經明確將游戲作為延續科技館發展的重要探索方向。兩年前開展《鯨奇世界》時,科技館就同步上線了該館的首款科普游戲《探索鯨奇世界》,這是一款鯨豚養成手游,游戲中有15種鯨豚等待玩家喂養與救助;而在今年初,上海科技館上線了一款數字化實景解謎科普游戲,偌大的科技館化身“實景密室”,游客將以偵探的視角,破解重重科學難題,尋找失蹤的“科博士”。
上海科技館推出的《消失的科博士》解謎游戲
當下,“元宇宙”概念正火,不少巨頭紛紛將游戲作為入局“元宇宙”的切口。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實驗室創始人肖風認為游戲是一種組織人的方式,在游戲世界觀構架中,人們很容易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用游戲來傳播科學亦如是。
科學家帶頭,讓科普走向“高端”
《條例》有助力扭轉科普在人們心目中“小兒科”的印象,而推動科普走向“高端”,需要有一支數量龐大的高端科普人才隊伍。人從哪里來?褚君浩認為,科普的好壞在于實踐,科學家應該帶頭做科普。
作為《十萬個為什么》叢書《能源與環境》分冊主編過去,褚君浩了解到有些科學家寫科普書籍,其價值不如一篇論文。《條例》在暢通科普人員職業發展上做了一些探索,比如第37條提到,本市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科普人員申報相關專業技術職稱,開展其他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時,相關人員取得的科普成果和科普工作業績應當作為參考。這將有助于提升科普高端人才的培養。“科技工作者應該先參與進來,唯有實踐,才能知道你說的內容受眾愛不愛聽,講得不好,觀眾是會走掉的。”他說。
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也讓一批有興趣、有能力做科普的人找到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據龍華醫院團委書記朱棟統計,醫院已有11位年輕醫生在抖音上開通了科普賬號,通過觀眾反饋,他們越來越知道什么樣的科普受歡迎;褚君浩等一批院士也入駐B站,由專業團隊拍攝、制作的科普內容,在新媒體上廣泛傳播,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科普生態。
作者:沈湫莎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