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0 12:28:15
在新冠口服藥的這場速度與技術的拼賽中,君實生物無疑是站在新冠口服藥第一梯隊的領先選手。作為檢測試劑后又一個搶奪市場的新戰場,時間緊、風險大,諸多問題對于國內創新藥企業來說,新冠口服藥實現國產化絕非易事。
3月7日晚間,君實生物發布公告稱擬募資不超39.8億,其中超九成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
作為奔跑在創新藥這個內卷賽道上的藥企,君實生物在研發方面幾乎下了“血本”。不過,相比創新藥,現在市場可能更關心君實生物新冠口服藥的進展。
隨著疫情的不斷推進,除了注射疫苗之外,特效藥被認為是終結疫情的有力手段。今年2月輝瑞Paxlovid已在國內的應急獲批,特效藥背后的巨大市場,也讓國內參與特效藥布局的國產公司也開始和時間賽跑——而君實生物無疑是站在新冠口服藥第一梯隊的領先選手。
據悉,當下君實生物在新冠治療領域共有4款產品在推進,其中VV116國產新冠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已經在烏茲別克斯坦獲得EUA授權,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遞交新藥上市(NDA)申請。
對于藥企來說,新冠口服藥無疑是成了檢測試劑后的下一個新戰場,而除君實生物外,國內也涌現一批在新冠口服藥開發方面的藥企,其中包含前沿生物、先聲藥業、開拓藥業等。
君實與時間的競賽
2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復了輝瑞所研發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而在50天前Paxlovid剛獲得美國食品藥監管理局(FDA)的上市獲批。
此次獲批,僅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晚了50天,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此次審批“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
緊急批復Paxlovid的上市,一方面說明了國家藥監局對小分子新冠口服藥的認可,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內對新冠口服藥的迫切需求。而受此利好影響,國內布局新冠口服藥的企業們也在跟時間賽跑,爭取盡快實現新冠口服藥物的國產化。
而君實生物則成為眾多布局新冠口服藥企業里的種子選手。
1月26日,君實生物宣布,與蘇州旺山旺水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同承擔靶向3CL蛋白酶的可口服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VV993,在全球除中亞五國外的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研究、生產及商業化工作。
而這款VV993也是繼VV116之后,君實生物與旺山旺水共同研發的第二款國產新冠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
此前君實生物在接受調研時表示,VV116已完成3項在中國開展的I期臨床研究,初步結果顯示臨床安全性良好,目前公司正在推進Ⅱ期、Ⅲ期臨床研究,且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遞交新藥上市(NDA)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新冠治療藥物研發目前主要有3條技術路線:阻斷病毒進入細胞內藥物(多為抗體藥物)、抑制病毒復制類藥物(多為小分子藥物)、調節人體免疫系統類藥物(中藥方藥等)。
需要注意的是,VV116是目前我國唯一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治療小分子藥物,換句話說,君實生物的VV116有望成為我國第一款國產新冠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
與此同時,君實生物在抗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領域的產品布局目前已經相對系統化,已形成由多款抗SARS-CoV-2(非典病毒)中和抗體藥物與小分子口服藥物組成的研發管線。
除君實生物外,國內眾多制藥企業也紛紛開展了新冠口服藥的研發,其中進程相對快的還有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以及歌禮藥業的利托那韋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
而與一眾新冠口服藥不同的是,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最早是開拓藥業擬用于治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一款藥物。經系列研究后發現,普克魯胺可以阻止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細胞,對新冠感染早期和中后期也有很好的療效。
開拓的普克魯胺與君實生物的VV116采用的抗病毒技術路線有所不同,分別是阻斷病毒進入細胞和調節人體免疫系統。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技術類型不同類型的藥,適應癥人群往往有區分,能給臨床提供不同選擇。但如果是采用相同機制、適用于相同人群便出現創新藥審批中的“關門效應”。
當前我國對創新藥的審批政策是,如果出現第一款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獲批上市的話,那么就算是有國產替代。但如果后來提交的產品運用相同的技術,想要獲批,就需比現有上市藥品更優秀。這種策略是基于中國現有的研發環境和市場考慮的,從而避免細微結構差異的“me-too”藥物。
而各技術類型布局新冠口服藥的企業包括廣生堂、前沿生物、海正藥業,其中先聲藥業、云頂新耀等候選藥物也即將邁入臨床階段。
(截圖來自中銀證券)
口服藥的市場蛋糕有多大?
新冠口服藥成為了又一個超級風口,從而國內新冠口服藥相關的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企業也成為市場關注的對象,從2021年11月起至今,輝瑞與國內多家CDMO企業達成巨額訂單的消息就不脛而走。
目前輝瑞在國內訂單尚未直接公布,但全球第二款新冠口服藥默沙東的Molnupiravir在中國授權五家中囯企業生產仿制藥,但由于不能在中國銷售,只能向海外低收入的105個國家銷售默沙東仿制藥,這意味著國內的新冠治療藥物仍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
目前來看,輝瑞的Paxlovid成為登陸我國市場的第一款新冠口服藥,但當下Paxlovid短期內面臨的產能壓力巨大。
根據此前輝瑞披露的信息顯示,輝瑞預計2022年一季度Paxlovid 產量為600萬療程,2022年上半年產量為3千萬療程,全年為1.2僅為億療程。但當下全球疫情態勢嚴峻,輝瑞的產能壓力將進一步增加。
根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022年3月9日,6時30分,全球單日新增確診超175萬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4.493億例,而在當今全球如果按照此增長速度計算,全年累計新增將高達6億人次,而相比較輝瑞當下的產量遠遠不夠。
價格方面,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對輝瑞Paxlovid的采購價為每療程530美元。輝瑞已經表示在 "致力于努力實現公平得到藥物",并且它正在探索怎樣讓其他國家生產這個藥,計劃是根據各個國家的經濟收入的不同,采用階梯式的價格。
此前,西南證券預計全球口服新冠藥物市場規模為數十億至上百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近千億。而當下,雖國家暫未公布輝瑞新冠口服藥進入中國后,未來將投放的規模及定價是多少,但根據此前輝瑞預計,其新冠口服藥在2022年銷售收入將達220億美元,而如果今年君實生物的新冠口服藥能順利突圍,還將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可以分割。
而為何口服小分子化學藥可以突出重圍成為當下熱點?
業內人士表示,同中和抗體等新冠防治手段相比,小分子口服藥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和抗體的不足是需要靜脈注射,小分子口服藥則僅需口服。且小分子口服藥成本降低,藥效提高,存在感染后快速給藥,可及性高的優勢。
同時,如果病毒變異的位點在關鍵位置,中和抗體可能失效,而小分子口服藥可以應對病毒的變異,且中和抗體的產能受限。此外,對于藥企來說,口服藥物的產能限制少,成本較低。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君實生物的VV16備受關注。
君實特效藥若能搶占國產化替代市場,或許能改變其一直虧損的局面。
7年融資157億,何時摘“-U”帽?
其虧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君實生物在研發上下了“血本”。
就在3月7日,君實生物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9.8億元,其中九成用于創新藥的研發項目。而自2018年以來,包括IPO募資在內,君實生物已經在A股、港股兩個資本市場完成三輪融資。
若此次A股增發成功完成募資,君實生物2015年以來在新三板、A股、港股等境內外資本市場將獲得累計融資額人民幣近157億元。
雖公司目前已有商業化產品,但該公司大多數產品仍處于研發階段,研發支出較大,尚未實現盈利,君實生物完全依靠資本市場融資“續命”。
從此前財報數據來看,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7.06億元、-7.76億元和-17.09億元,虧損額仍在擴大。
而研發額在持續增長,2019年至2021年,君實生物的研發投入金額為9.5億元、18億元和20.75億元。
(數據來自Choice)
從君實生物的產品管線上來看,目前公司具有由超過45項在研產品組成的豐富的研發管線,覆蓋包括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慢性代謝類疾病、神經系統類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五大領域。
其中,處于商業化階段的在研產品共兩項,分別為特瑞普利單抗以及埃特司韋單抗;處于新藥上市申請階段在研產品為阿達木單抗,另有超過20項在研產品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在研產品中,PARP抑制劑、昂戈瑞西單抗以及貝伐珠單抗均處于三期臨床試驗階段。。
而其中,本月7日,君實生物獲批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也是君實生物的核心產品之一,是國內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的國產抗PD-1單克隆抗體,其適應證是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及銀屑病。
雖然公司正積極推進在研創新項目的臨床進展,提升在研產品的成藥率,但藥品研發仍存在臨床實施效果不及預期、研發周期延長、未能通過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上市時間晚于計劃時間或上市后銷量未及預期的風險。
市場資金之所以愿意投給君實生物,顯然是看重其創新藥研發能力。而此次VV116在全球范圍內的臨床研究,如若獲批上市也將擁有強大的商業化能力。
來源:看究竟App
標簽: 種子選手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