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0 22:06:50
毛囊蟲,常見于人類飼養的寵物和家畜身上,當它們寄生在動物的毛囊或皮脂腺等處,就可能會引起脫毛、落屑、結痂等癥狀,當其蔓延至全身時,就有可能奪走動物的生命。
動物王國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很簡單:移除一個鏈接或線,整個系統就會崩潰。但自然界是復雜的,一個物種的缺失會對其他物種產生怎樣的影響并不總是清楚的。
阿根廷的野生小羊駝是羊駝和美洲駝的近親。幾十年來,小羊駝、美洲獅和禿鷹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維持著阿根廷圣吉列爾莫國家公園的安第斯山脈生態系統:小羊駝吃草,美洲獅廣泛捕食小羊駝,禿鷹依賴于美洲獅的剩菜。
直到最近,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一場毛囊蟲病的暴發摧毀了該公園的小羊駝種群之后,這些關系一個接一個地在整個景觀中瓦解。當一種疾病如此強烈地破壞了一個受保護的生態系統,以至于幾乎所有的野生動物和植物都能感受到連鎖反應時,會發生什么?
發表在《生態學快報》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探討了維庫納動物中的毛囊蟲病暴發是如何重組緊密相連的食物鏈相互作用的,而這種相互作用以前是由美洲獅驅動的。
這也說明了即使是偏遠的野外也不能完全免受人類的影響。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毛囊蟲病的暴發源于公園外私人土地的家養美洲駝。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野生動物、魚類和保護生物學系助理教授賈斯汀·史密斯(Justine Smith)說:“這片保護區盡可能地偏遠,幾乎沒有人類的互動,但它仍然不安全,仍然受數百英里外人類活動的影響。病原體很快就會占上風,使動物幾乎沒有時間做出反應或適應。”
毛囊蟲病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寄生螨蟲在動物的皮膚下挖洞,使其疼痛難忍,無法移動和覓食,許多動物就很有可能會挨餓或成為獵物。當研究論文的作者開始看到毛囊蟲在保護區里迅速傳播時,他們已經在研究那里的美洲獅和小羊駝,他們轉而研究2015年疫情爆發的連鎖反應。
他們用GPS設備追蹤禿鷹、美洲獅和小羊駝,并結合地面植被調查和衛星遙感數據分析景觀變化。研究人員和現場技術人員還收集了有關小羊駝密度、毛囊蟲病的患病率和美洲獅狩獵行為的數據。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引入的疾病會對野生動物種群及其生態系統造成迅速而災難性的變化。
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的博士候選人朱莉婭·蒙克(Julia Monk)說:“以前我們從每天都能看到禿鷹,現在我們連續幾個月都沒有遇到它們,而在我開始在公園工作時幾乎光禿禿的開闊平原在我下一個野外季節已經長滿了植被。”因為去啃食植被的小羊駝變得越來越少了。
在疫情爆發之前,美洲獅一直是小羊駝的最大威脅,現如今這種微小的螨蟲是更大的威脅。研究發現,小羊駝從疫情爆發前的每平方公里17只驟降到每平方公里1只。禿鷹是該系統的主要食腐動物,數量豐富,當它們的食物來源消失時,它們最終完全離開了這個保護區。
由于追蹤項圈直到2017年才投入使用,但科學家們知道,他們監測到至少一只美洲獅餓死。盡管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美洲獅的目擊仍然很常見。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美洲獅把獵物換成更小的東西,比如小型嚙齒動物。
動物之間的變化也給景觀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從太空中可以看到,原本裸露的地面上長滿了草。在小羊駝優先覓食以避免成為美洲獅獵物的地區,植被增加了900%。有人擔心,這種增長可能會引發歐洲野兔數量的激增。
“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些系統將如何或是否恢復,”史密斯說:“它們會回到我們所知道的系統,還是會從這些動態中出現新的平衡?很難預測。”
我們有時會感到大自然的強大,因為我們人類稍微貪婪一點,就可能迎來大自然報復性的洪水或風暴。但大自然有時也會很脆弱,小小的毛囊蟲,就能將安第斯山脈的生態系統打得七零八亂。
標簽: 安第斯山脈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