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5 22:32:01
導讀:20年前不以為然,如今卻快成“奢侈品”的6種河鮮,你家鄉還有嗎
春天到了,又到了吃各種野菜的季節了。
其實在春天的時候,雨水降臨了,好些河里的“土貨”也陸續出現了。
只是和20年前相比,在當時河里很多常見的“河鮮”,如今卻變成了稀罕貨,有些更是可遇不可求了,就算是有錢也未必買得到。
今天小毛就和大家來說一說如今快成為“奢侈品”的6種河鮮,現在能有口福吃得到的人不多了。
①甲魚
老話常說“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抓不得”,在過去很多地方還把甲魚當成是一種不祥之物,如果在路上見到它了,往往會一腳把它踢到水溝里,然后還不忘吐一口痰。
甲魚以前在農村的很多河邊、水庫和魚塘是較為常見的,就連農民去農田干活了,有時候也能在田邊的水溝里抓到甲魚。
但是在當時甲魚卻很少有人吃,像我的家鄉這邊不少老人都說甲魚不能吃,見到了要把它們放生。
細問其中的原因,現在才知道以前的人不吃甲魚,是因為當時的條件不好,而甲魚如果要烹飪既要費油,又要很多的調味料,不然煮起來確實味道不佳。
而現在野生的甲魚,更是非常罕見了,就算是路邊常有人售賣“超大號的甲魚”,也是養殖的冒充野生的。
②河蝦
你們還記得河蝦嗎?周末在菜市場見到一個老大爺在農貿市場的門口賣河蝦,一問價格嚇了我一大跳,足足要70多元一斤。他告訴我說,這些都是他家魚塘里捕撈的,而不是養殖的。
一看到河蝦,就讓我想起了河蝦炒韭菜,這可是小時候經常吃的一道菜了。在我看來,比現在很多人愛吃的小龍蝦好吃數倍了。
河蝦是我國本土的一種原著蝦,它的個頭不大,通體也是透明的。像農村的河邊草叢、水庫的草叢里面較多。以前孩子們常用簸箕去河里撈,一上午撈個七八斤不費事。
河蝦不光是很好吃,而且還非常有營養。像現在市場賣的各種蝦,既要去蝦線,又要去殼,根本沒多少肉可吃。而河蝦雖然個頭不大,卻是連皮帶殼都可以吃的,香味濃郁,還很下飯。
③河蚌
說起河蚌,現在就老后悔了,因為小時候常把它扔給家里的雞鴨,甚至用它喂豬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在過去很多的魚塘、水庫里面的河蚌特別多。到了年底村里的魚塘放水的時候,就能在水塘的泥巴里撿到好多的河蚌。當時的河蚌不僅多,而且個頭大,有些一個就有好幾斤重。
但是在以前很多人都不吃河蚌,還嫌棄它。有些人說河蚌很臟,還有寄生蟲。還有人則說河蚌不好吃,腥味很重。當然也有人說它不好烹飪,總之是各種理由嫌棄它。
可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對河蚌愛理不理,今天的河蚌卻是想吃卻未必吃得到了,就連養殖的河蚌都很難見到,只因很少人養殖河蚌。
④泥鰍
馬上就要插秧了,而這個時候正是春耕的農忙時節。以前的農村娃就會跟在大人后面撿泥鰍。因為牛在犁田的時候,會把藏在泥巴里面的泥鰍翻出來,這個時候就能輕易地抓到它。
泥鰍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水中人參”,可見它是非常滋補的。而且泥鰍還很美味,烹飪起來也簡單。像其他的魚類,一般都是要去掉內臟才來烹飪。而泥鰍卻是連內臟都可以吃的。
把泥鰍抓回去以后,只要放在清水里面養上三五天,然后養瘦了的泥鰍就可以烹飪了,整條放到鍋里去煮,只要高溫煮熟了,它的內臟也是可以吃的哦。特別是用泥鰍煲湯,更是非常的滋補,就連湯都是白色的。
⑤黃鱔
說起泥鰍,怎么能少得了黃鱔呢?這兩種魚經常是結伴出現的。
黃鱔在過去常被農民視為一種害蟲,因為它在泥巴里面到處打洞,尤其是在田埂的地方打洞,這樣不僅稻田會漏水,非常難以發現。而且它打洞以后,還會導致稻田的水肥流失嚴重。
所以在過去農民種田以前,經常會在稻田里撒一些石灰,這樣即便是藏在泥巴里面的黃鱔也會被它殺死。當然了也包括其他的小魚小蝦和一些害蟲了。
但是當時的環境好,即便是每年都要撒石灰,可是稻田里的黃鱔卻是抓也抓不完??墒乾F在野生的黃鱔卻已經十分罕見了。
在市場上聽說野生的黃鱔都已經賣到100多元一斤了。如此高的價格,真的讓人難以置信。
最后一種就是田螺了,記得在小時候的夏天最愛吃的一種夜宵,就是炒田螺了,家鄉也叫它嗦螺。
就是把田螺的尖尖的部分去掉,然后炒熟了依靠肺活量和技巧,把它吸出來,然后再吃掉。
以前的田螺很多,當時稻田里也沒有什么污染,有些人吃嗦螺是連內臟都是一并吃掉了。
不過現在的嗦螺雖然也有,但是養殖的比較多。就算是在野外有一些,可是很多人也不敢去撿來吃了,因為擔心它有寄生蟲,或者是有一些污染物。
以上這六種河鮮,最讓人回味的就是河蝦了。而且它們以前在農村都是太多了,所以當時都沒有人把它們當一回事,甚至有些還被人嫌棄。但是現在都變成了“奢侈品”了,在市場上是可遇不可求了。
各位網友們,你們吃過幾種?在你的家鄉還多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