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6 13:32:02
養生學里說,憤怒傷肝,恐懼傷腎,好樂傷心,憂患傷肺,人的七情六欲與生理健康關系非常大,所以春季養生首先要開心起來。
春三月,老人小孩一定要吃這3道春季家常“開心菜”,養肝、養腎、補鈣、養心肺,吃得開心了,身體也跟著健康。
一、木耳青椒洋蔥炒西紅柿雞蛋
中醫講五行,黑色入腎,白色入肺,黃色入脾,綠色入肝,紅色入心。
木耳:黑色入腎,能夠益氣、潤肺、補腦,木耳被譽為“素食之王”,含鐵量比葷菜還高,同時也是腸道清理小能手,能夠預防便秘。
雞蛋:黃色入脾,白色入肺,能夠補脾和胃,是防衰老的王牌。
青椒:綠色入肝,消除疲勞,補血,預防心血管疾病。
洋蔥:健胃理氣,解毒殺蟲,促進消化。
西紅柿:紅色入心,健胃消食,涼血平肝,增進食欲。
準備食材:青椒兩個去瓤切成菱形片,紅椒半個切成三角片,洋蔥半個切成小片,泡發好的黑木耳一小把,用手撕成小片,瀝干水分放入另一個盆中。
小盆里面打入3個雞蛋,加入少許食鹽入味,再加入幾滴香醋去腥增香,然后用筷子攪勻打散,大蒜幾粒切成蒜片,大蔥一段切成馬蹄塊備用。
翻炒:炒鍋燒熱添入食用油,油熱后倒入雞蛋液,用勺子攪動,等雞蛋凝固后,倒出控油,再添入少許食用油,倒入蔥蒜爆香,倒入青紅椒和洋蔥,快速翻炒,加入生抽調味,再倒入泡發好的木耳,快速翻炒幾下,起鍋撤火開始調味。
出鍋:加入食鹽,雞粉,白糖各適量,倒入控油后的雞蛋,用勺子敲開大塊的雞蛋,快速翻炒片刻,化開所有調料。開大火爆炒十秒鐘,美味即成。
二、鯉魚燉豆腐
豆腐和魚搭配,是最好的蛋白質組合,不僅能補鈣還能健胃,而且豆腐和魚肉很好消化,家中有老人小孩吃最適合。(溫馨提示:鯉魚刺多,請小心食用哦。)
豆腐:補鈣,預防骨質疏松,補血養顏。
鯉魚:滋補健胃,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溫馨提示:鯉魚和南瓜、甘草、楊梅一起吃會中毒,請不要一起食用哦。)
準備食材:洗干凈的鯉魚一條,從魚尾處下刀,片開魚肉,再剁成塊,放入盆中備用,把魚塊腌制一下,盆里加入食鹽1克,胡椒粉1克,料酒適量去腥,蠔油3克提鮮,用手抓拌均勻,放在一邊腌制10分鐘,使魚塊慢慢入味。
準備老豆腐一塊,先切成一厘米厚的薄片,再切成長條,放入盆中備用,生姜一小塊,切成姜片,蒜子一小把切成段,小米椒幾個對半切開,大蔥半根切成段,一起放入盆中。
油炸:10分鐘過后,在魚塊里面加入適量的玉米淀粉,鍋內倒入食用油,等油溫燒至五成熱時,下入拌好的魚塊,等魚塊定型后,用漏勺輕輕翻動,避免魚塊粘連,開中火炸3分鐘左右,即可撈出控油備用。
等油溫升到6成熱時,下入豆腐條,用勺子輕輕推動,使豆腐受熱均勻,炸至豆腐外皮呈金黃色時,即可倒出控油。
燉制:另起鍋添入半勺食用油,倒入蔥姜蒜和辣椒爆香,加入豆瓣醬10克,翻炒化開,炒出紅油,添入一勺清水,倒入一罐啤酒去腥增香,等湯汁沸騰后,加入生抽5克,白糖2克,胡椒粉1克,倒入炸好的魚塊和豆腐,加入陳醋3克,改中小火慢慢燉煮,再加入幾滴老抽調色加入十三香1克,辣鮮露3克,燉10分鐘左右,使魚塊和豆腐充分入味。
10分鐘過后,撿出蔥姜不用,再淋入少許明油,撒上適量的蔥段和香菜,即可關火起鍋裝入盤中。
三、蒜苗回鍋肉
蒜苗的營養價值在某方面高于大蒜,蒜苗能夠保護視力,五花肉有大量的脂肪酸和蛋白質,這道菜能夠為人體提供充分的能量。
蒜苗:預防血栓,保護肝臟,還能夠消食。
五花肉:補血益氣,散熱補腎。(溫馨提示:濕熱痰多,肥胖和血脂較高的人盡量吃瘦肉,五花肉盡量避免和牛肉一起吃。)
準備材料:豬五花肉一塊,洗干凈備用,生姜一塊切成姜片,放入盆中,準備一個小鍋,添入清水,涼水下入五花肉和姜片,加入少許料酒去腥,蓋上鍋蓋,水開后轉小火,煮20分鐘左右。
20分鐘過后,取出煮好的五花肉,放在盤中,放涼備用,準備蒜苗一把,斜刀切成段,放入小盆中,紅椒半個去瓤,切成長條,和蒜苗放在一起,生姜一塊拍扁切成姜末,放入盆中,蒜頭幾個拍扁切碎,紅泡椒兩個去籽,切碎和姜蒜末放在一個盆中,等五花肉放涼以后,切成薄片,放入盆中。
準備一個小盆,加入甜面醬10克,生抽15克,料酒15克,陳醋5克,食鹽0.5克,雞粉1克,胡椒粉0.5克,白糖1克,老抽幾滴調色,加入蔥油5克,紅油2克,用筷子攪拌化開。
翻炒:炒鍋燒熱,添入一大勺食用油,充分滑鍋后倒出,再添入少許涼油,然后倒入五花肉片,快速翻炒幾下,炒出肥油,用勺子撇去多余的油脂,炒至五花肉打卷以后撤火,放入干豆豉幾粒,加入豆瓣醬3克,炒出紅油,倒入姜蒜和紅椒翻炒幾下。
然后倒入蒜苗,加入調好的料汁,開大火快速翻炒片刻,使調料和食材充分地融合在一起,10秒鐘以后即可關火起鍋裝入盤中。
希望大家吃了這三道“開心菜”心情變得更加好了,春季養生先養心,心情好了,什么都好了。
關注第一名廚,讓您和您的家人吃得更加健康營養美味。
(第一名廚編輯:樂樂)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