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7 18:44:43
世界的發展過程,是縱橫交錯的。從古至今,是縱向的發展;各國各地區的戰爭、融合、分裂,是橫向的發展。在這個縱橫交錯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會看到許多來自遠古時代的烙印,也會傾聽國外學界的聲音。那些被掩藏在時間深處的東西,總有一天會重見天日,然后引得全世界人類為之好奇。
今天我們就講這么個故事,那是關于一位美國工人和石頭的故事。1872年,這位美國工人在工作當中,無意發現了一塊很神奇的石頭。這個石頭質地堅硬,而且上面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圖案。這塊石頭被發現以后,引來了無數人的好奇。科學界也在試圖解謎,但至今它仍然是個未解之謎。石頭是怎么被這位美國工人發現的?人們關于它都做出了哪些猜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1872年的一天,一位美國工人,正在他工作的地方勤勤懇懇地勞動著。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體力勞動之后,他的身體有些支撐不了了。于是,他坐在了地上,想歇口氣,然后再繼續進行勞動。
他坐在地上之后,無聊地左顧右盼。突然,他看到屁股旁邊的泥土里面,有什么東西在反射著光線。出于好奇,他動手把那個東西給挖了出來。原來那是一塊石頭,并且還不小,也挺厚的。這塊石頭,觸感似乎有些不同。
他又仔細觀察,發現石頭上面竟然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圖案。細看的話,有的像人臉,有的像麥穗,有的像帳篷,還有的都說不出來像什么。而且,石頭特別堅硬,好像怎么敲也敲不碎似的。
他覺得這塊石頭可能大有來頭,于是叫來自己的領導一起看。可領導水平有限,也看不出來這是個什么東西。于是,兩人一合計,把政府里面的官員給找來了。跟著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專門研究石器的專家。
不過,這一批人,還是沒弄明白這塊石頭是什么意思。但他們能確定的是,石頭應該很有研究價值。從那以后,石頭就出名了。許多媒體開始報道這件事情,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想要弄清楚石頭的來歷。不過,沒有人成功。
石頭一直被這位美國工人收藏著,二三十年過去了,他還是不知道這個是什么東西。日子一天天流逝,工人的身體也是大不如前。在晚年,他把自己的孩子叫來,告訴他:“我死了以后,你要把這塊石頭上交給國家,讓他們繼續研究。”
工人一直渴望弄明白石頭的奧秘,可是很遺憾,他沒能成功。在他死后,石頭被交給了美國的國家層面官員手中。
這塊石頭被上交給國家以后,又引起了一輪新的大討論。不管是專業的文物研究者,還是普通的民眾,人們都對石頭的來歷進行了猜測。當然,這些猜測就只是猜測,人們一切想法都是基于推論,沒人能夠給出證據。
有人說,這塊石頭是天然形成的。在地質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巖土沉積下來形成了石塊。這些石塊在日曬雨淋當中,不同的部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蝕。它們的身上,有河流沖刷的痕跡,有地殼運動的痕跡,有土壤變質的痕跡。久而久之,這些石塊就會出現一些不同程度的斑駁紋路。而這塊工人發現的石頭,恰巧就是有斑駁紋路的,而且這些紋路也恰好很像某些圖案。
也有人說,這塊石頭屬于雷石,上面有人工打造的痕跡。所謂雷石,其實和隕石有點像吧,都屬于是天體運動降落到地球來的東西。不是地質形成的,因此石頭會更加堅硬。而這些堅硬的石頭,會被當地人收藏起來。他們會在石頭上雕刻出各種各樣的花紋。這些花紋,表現的是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比如麥穗,那就是農民種植的麥穗的模樣。再比如說人臉,那可能就是對某一個人的相貌的記錄。他們認為,這些石頭,算是一種工藝品吧。
當然,除了這兩種說法以外,還有一種更讓人細思極恐的說法。有人覺得,這些石頭可能是某個神秘組織的信物。石頭上面的那些圖案,也許并不是象形圖案,而是某一種暗號。這些暗號只有組織內部的人才知道,外人就算撿到了石頭,也根本看不懂他們想傳遞的信息。那么,這又是哪個神秘組織的東西呢?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答案,畢竟信物一說也只是猜測罷了。
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三種猜測,是社會上主流的三種猜測。當然,還有其他人提過不同的意見。不過,由于人數不多,他們的那些想法也沒有造成什么影響。自然說、人工說和信物說,才是影響最大的三種猜測。
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意見,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相應的證據。在有人提出自然說之后,有科學家就妄圖找到地質變化的各種規律,以此來佐證圖案形成的原理。但很可惜,他用盡此生去分析,依然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論。
還有人相信信物說,想去尋找那個神秘組織。可是,他翻遍了大大小小的書籍,也沒有找到這么神奇的組織。這個組織,也許只是人們的想象,也許根本就不存在。總而言之,他也一直沒有找到證據。
這塊石頭到底是什么,如今依然是困擾科學界的一個謎。科學家們一代一代尋尋覓覓了百年,仍然無法得出一個結論。
想要弄清楚石頭是什么這個問題的這個答案,人們還任重而道遠。相關的線索很少,能提供佐證的物品也很少,所以,現在人們的思路還是很局限。
不過,解謎的過程其實也很有趣。為了一個答案,志同道合的伙伴們通力合作,上下求索。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過程。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標簽: 一百多年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