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23 05:50:07
如果有人送你一顆石頭,你會不會很開心并且把它收藏起來?還是直接丟進垃圾桶?送普通無意義的石頭當然會出現這種反應,但在世界歷史上,石頭其實還能用于外交,只不過這些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來自月球的巖石樣本。
歷史上第一個用月巖外交的國家是美國,該國作為航空航天技術長期領先的國家,在第一次取得月球巖石樣本之后,把部分月巖作為禮物送給了各個國家,這一波借月球的石頭獻各國的操作,給美國帶來了聲譽和部分物質好處。而月巖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魅力,就是因為當時它的難獲得性和可研究性很大。
月巖的重要性
第一批月球巖石樣本是1969年阿波羅11號帶回美國的,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登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也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阿波羅計劃后來陸續從月球帶回大量的巖石樣本,總重達382千克,其中最重的一塊被保存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約翰遜航天中心編號15556。
全世界都有科學家,而能供研究的月球巖石樣本卻只在美國手中,當時美國手中可謂是擁有一堆無價之寶。
時任美國航空航天局阿波羅計劃的樣品負責人瑞安齊格勒表示:
在過去50年間,NASA收到了3190份研究特殊月球樣品的申請,申請的科學家超過500名,至少來自15個國家,言語中透露著驕傲。
拿著快四百公斤的月巖,美國自己也用不完,于是在過去的59年間,陸續向全世界145名學家寄送了8000多份月球巖石的樣本,同時將月巖作為禮物送給各國領導人,表示友好??茖W家收到月巖后就開始對其進行深入研究,解開了許多關月球的疑問。但在作為國禮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世界各國人民都啼笑皆非的事件。
有科學家指出,美國送給荷蘭的月巖是假的,其只是一塊地球上的普通石頭。此話一出,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緣由。
贈與的經過與真相
科學家所說的假月巖被展出于荷蘭國家博物館,且該博物館還為其每年投保30萬美元。
據說這顆拳頭般大小的月巖是荷蘭前首相威廉德雷斯去世后,其子女捐贈給荷蘭國家博物館的。
威廉德雷斯生前將這塊石頭放在一個非常精致的盒子中,并且旁邊的卡片上還寫有“阿波羅11號”、“宇航員”、“贈送”等字樣。這一切細節都顯示,威廉德雷斯就是把這塊石頭當成了月巖在收藏。
事情要從美國四處“分發”月球巖石樣本說起,當時阿波羅號三位宇航員帶著月球巖石樣本拜訪著全球各地。當他們來到荷蘭的時候,與當時駐荷蘭美國大使一起與威廉德雷斯見面了,當時幾人相談甚歡,在見面結束后,駐荷蘭美國大使送給了威廉德雷斯一塊拳頭大的巖石,也就是后來被威廉德雷斯精心收藏的那塊石頭。
威廉德雷斯被譽為“現代荷蘭社會福利之父”,在荷蘭國內的威望非常高,這塊巖石被其如此在意,這讓所有人都免去了懷疑。荷蘭國家博物館在得到這塊巖石之后,也并未對其進行鑒定,而是把它當做鎮館之寶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直到巖石展出的十幾年后,2006年,物理學家亞諾維爾德斯參觀博物館時,看見了展柜里的這塊巖石,并以自己的學識提出,這并不是真正的月巖。得知此消息,博物館立即邀請相關專業人員對這塊月巖進行鑒定,地質學家弗蘭克比恩克參與了此次鑒定,結果證實這不過是塊比較常見的木化石。
在顏色方面,月巖顏色以灰色,黑白色為主,而展柜中的石頭呈褐紅色和黃褐色。其次美國贈送給其他國家的月巖樣本,幾乎都是1克左右,外包裝都是用了放大鏡人們才能比較清楚的看到。而展柜中的這塊卻有拳頭般大小,當時荷蘭與美國的關系也非常一般,不可能為荷蘭開如此大的“后門”。
結論一出,媒體大肆曝光,紛紛指責美國的欺騙行為,荷蘭網友也紛紛怒斥:這是在開國際玩笑!讓荷蘭國家博物館成為了笑柄,他們竟然每年為這樣一塊不超過50英鎊的石頭投保30萬美元。
迫于壓力,美國宇航局表示會給出答復,他們重新審查了那一年的贈送記錄,結果并沒有發現任何贈與荷蘭月巖的信息。但有人提出,這塊月巖是美國駐荷蘭大使私下送給荷蘭前首相的一份禮物,他們都互相沒有對其他人提過此事,也許,當時駐荷蘭大使并不清楚那塊巖石是否是真的月巖就送給了威廉德雷斯。
在大家都以為是大使跟前首相產生了誤會時,荷蘭國家博物館發言人艾克桑德拉泛蓋爾德向媒體表示。博物館在收到這塊石頭后,于1992年向美國航天局進行過核查詢問,NASA當時的回復是,這“可能”是一塊月球石。消息一出,無疑又讓美國陷入了輿論漩渦之中。
盡管這次的烏龍事件讓美國經歷了一番口水的討伐,但其實際上確實向荷蘭送出過月球巖石樣本,還是兩顆。資料顯示,它們分別來自阿波羅11號和12號,被贈送給了當時的荷蘭女王朱麗安娜,現在暫存于布爾哈夫博物館。
這場被荷蘭網友怒斥為是國際玩笑的事件,到這里差不多就搞清楚了,但此次烏龍持續了十多年實在是不該。如果荷蘭博物館當時對其真實性進行了檢查,那么就不會有后來丟臉丟到國際上的事情發生。更何況,這本就是一個博物館應該有的流程,不應當被藏品的來歷和收藏者地位所影響。
贈與中國的1克月巖到中國自采的1731克
前面說到,美國在取得大量月巖樣本之后,將其送給了許多國家,中國也在此之列。1978年為推動中美建交,布爾津斯基送了一克月巖標本給我國。我國將其一分為二,一半是科學家們后來十多年的科研對象,一半存于北京天文館供人們欣賞,可以說將其利用到了極致。
科學家通過對月巖的分析得出,這些巖石的形成時間大都超過了30億年,這要比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巖石(42.8億年)還要早,且成分與地球相近。于是他們認為,月球很可能是由原始地球與行星發生劇烈碰撞之后,散落在太空中的原始碎片形成的。
2020年我國的嫦娥五號順利著陸月球正面的西北部,并取回了1731克的樣本,雖然與美國之前的382公斤相比,數量甚微,但卻吸引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科學家想要對其進行研究。
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以及俄羅斯航天局紛紛發來賀電。NASA的高級別科學家表示,希望他們以及其他國家的科學家都能獲得嫦娥五號帶回的寶貴月壤,對此開展研究。
美國可是從月球上帶回了382公斤的巖石樣本,為什么還對我們不到四斤的巖石樣本感興趣呢?不會只是開玩笑說說而已吧?當然不是!
天文學家推測,月球在過去數十億年里一直有火山活動,直到大約12億年前才停止。但要想對月球這段時間進行研究,就必須取得更年輕的巖石樣本,好巧不巧,嫦娥五號這次的樣本就是在更年輕的月球表面上取得的。
嫦娥五號取回的這1731克月球巖石樣本,是在比NASA以前著陸點相距較遠的月球正面的西北部采集的,所以比美國取回的要年輕許多,這些巖石有可能彌補人類現在對月球十幾億年前研究的空白。
從1克到1731克,從收到研究樣本到送出研究樣本,中國一直在變得更好更強。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