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24 22:06:55
文|教育思享
“最帥科學家”王德民:高考成績接近滿分,卻被清華和北大錯過。
在2016年4月12日那一天,國際編號為210231號的小行星,有了新命名——王德民星。該小行星的命名是一項國際性、世界公認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有人說,王德民院士被稱為最帥院士,源于其掌握的技術,但是有人說,王院士的容貌才是帥氣的根源。
實際上,王院士的科研水平很高,但是容貌也確實非常帥,可謂是才貌雙全。
不過,小時候,因為“帥”也帶來了不少麻煩,他小時候常常被誤認為是“外國人”。王院士的父母是跨國婚姻,而王院士就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中瑞”混血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在30年代,中國人的觀念極為傳統,跨國婚姻還極少,因此很多人不能接受。正是“混血”讓他與周圍孩子的長相有些不同,因此常常被認為是外國人,他時常感到孤單。
不過,盡管如此,王院士學習非常用功,在1955年的高考中,以近乎各門滿分的成績出線,其中數學100分,物理98分,化學96分。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年代是100分制,可以說他取得這樣的成績非常優秀。
然而,讓人沒有料想到,他沒有進入清華大學,也沒有進入北京大學學習,而是進入到了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學院(今中國石油大學)學習。對于這件事,網上的說法不一。盡管,我們很難得知如此優秀的人才為什么沒有被清華和北大錄取,但是這樣的結果卻也造就了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或許,用王院士的話來解釋更為準確——“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事業。”
在1960年,別人畢業都擠破頭想要留在北京,但是王院士卻主動選擇去了大慶油田。
基層的辛苦,不言而喻,更何況是寒冷刺骨的大慶,王院士這么選擇并不是因為“傻”。在隆冬中,松嫩平原滴水成冰,寒冷刺骨,他和幾位工人扛著100多公斤重的絞車,來回移動。然而,因為寒冷井口凍死,王德民和工人們又不得不解開棉襖包住井口,還用胸懷將防噴管焐熱,等儀器可以下井,人已經凍得嘴唇發紫。就是這么拼命的工作下,中國石油問題才得到了解決。
在1963年12月3日,相關部門宣布:中國從此石油基本自給了。王院士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過去的付出都值了。
如今王院士是東北石油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大慶石油含水量越來越高,采上來100噸液體,98噸都是水。”“我們開發出同井注采工藝,在井下油水分離,只采石油不采水,成本降幅巨大。”
80歲高齡的王德民院士依然帶領團隊攻堅井下油水分離同井注采技術。2017年油田小規模推廣試驗的“井下油水分離、同井注采”工藝,讓已經關停13年的區塊成功實現了四次采油。2020年底,同井注采順利通過驗收。
王德民院士期待著這一成果能夠得到推廣應用,甚至“引發一場全球老油田復采的大變革”。然而,就在這兩年,84歲的王德民院士剛動過腿部手術不久,步履還有些遲緩,可他對待病情似乎并不在乎,想盡快投入到工作當中。
可以說,王院士掌握的技術,也受到國外西方公司垂涎,但是他堅守在祖國,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奉獻著青春,即便是高齡,也不愿意多休息,期望能夠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這或許就是為什么中國在短短幾十年間,迎來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突破,背后何嘗不是一個個“王院士”這樣的科學家默默奉獻的結果。
希望,像王院士這樣的科研人員能夠長命百歲,健康永泰。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教育思享
標簽: 高考成績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