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25 15:45:28
云南是我國野生動植物十分豐富的省份之一。并且近些年來,云南加大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越來越多的稀缺生物不斷出現,例如:世界出現現存體型最大的白肢野牛幼崽,相當罕見,云南的亞洲象種群增長等等。這都說明了云南對稀缺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的確出現了增長,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
當然,云南動物種類數也是“全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所以要看野生動植物,轉向云南是沒有什么錯誤的。根據對云南野生動植物調查數據顯示,云南的脊椎動物達1737種,占全國58.9%.單獨的獸類已知都高達300種,所以非常不錯。
而全國見于名錄的2.5萬種昆蟲類中云南有1萬余種。珍稀保護動物野象、野牛、長臂猿等都是該省比較出名的。還有一級保護物種熊猴、獼猴、灰葉猴等等。
所以,在云南看到野生動植物可能也是常見的事情。而隨著保護,更多稀缺動植物的擴大也是在云南不同地區出現,很多“首次”發現在云南出現,也就是說它的數量,種群,棲息地在云南進一步地擴大,生存空間變大,未來可能看到更多。
這不,又有一種罕見的植物出現了“開花”,引發了轟動,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大熊貓”,并且極其罕見。它的罕見程度可能很多人都難以置信。
到底是什么植物?漾濞槭,這種植物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名字都叫不出來,給個拼音:[yàng]bì][pì],外文名叫“Acer yangbiense”。這是一種槭樹科槭屬植物,是世界上最稀有和瀕危的物種之一。而這兩天,在大理云龍漕澗林場專業技術人員首次記錄到了野生漾濞槭植株開花的珍貴畫面,相當罕見。
該植物屬于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具有植物界的“大熊貓”稱號。為何我們說它的罕見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從它的發現,生長區域就可以知道,這并不一般。
沒錯,這種植物屬于云南的特有植物,并且也是世界特有植物。它的發現也純屬偶然,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陳又生在查看槭樹科標本時,發現一份采自漾濞縣馬鹿塘、標著貢山槭的標本與貢山槭有區別,推測可能是一個新種。
而過后,他再次到漾濞縣馬鹿塘實地考察,幾經周折找到了這種植物,當時野外僅發現5株(也有報告說4株,也有說6株),沒想到,這還真的是一種新物種,所以后來將它命名為漾濞槭。由于這種植物分布點生境明顯退化,人為活動干擾嚴重,所以可能加速這種植物的滅絕。
同時,由于這幾株植物相距較遠,漾濞槭授粉有效性不高,結出的種子很少,所以,研究人員們曾經嘗試嫁接,但是很遺憾的是,沒有成功。
而且,在他發現這一些植物之后,還進行了更加生物的調查,百科資料顯示,他用3至4年的時間進行全世界大范圍考察論證,并且過后還進行了多次調查。結果發現并沒有,所以,這讓這種植物更加地稀缺了,找了幾年都只有云南發現。
全世界范圍都沒有找到,稀有瀕危植物漾濞槭在全球范圍內僅分布于大理州的漾濞縣。而且,在2021年COP15云南省籌備辦在海埂會堂召開“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
也公開說明了,這種植物只有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分布。這就是它的稀缺程度,難以置信吧?并且發現的數量也不多,而這次報告說明的是,這些野生漾濞槭植株是2021年11月首次發現的,共6株,生長海拔在2500米左右,這說明了該植物在保護之下,可能出現了擴散,增長。
當然,由于野外稀缺,肯定需要進行對植物的保護,加大對該植物的人工擴展才行,不然在野外滅絕了,再也就看不到了。的確,在當地林業部門曾常規播種5萬余粒種子,但是僅得到5株幼苗。過后是在孫衛邦帶領團隊之下,進行迅速研究,掌握了“喚醒”種子的關鍵技術,成功培育出1600余株漾濞槭幼苗。
并且,在2021年的時候,該團隊已在昆明植物園定植50余株,在漾濞槭原生境回歸定植4600余株,這才讓這種植物界的大熊貓漾濞槭已經脫離險境。所以,該植物的稀缺程度是相當高。雖然已經拯救回來該物種群體,但是,它的過去的確是太稀缺了。好好保護下去吧。希望該物種穩定下去。
這也說明了云南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是非常不錯的,并且挽救稀缺性野生動植物也非常好,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