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3-08-07 09:46:39
2023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量同比增長超43%
8月3日,據工信微報消息,2023年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下稱“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根據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上半年全國鋰電池產量超過400GWh,同比增長超過43%,上半年鋰電池全行業營收達到6000億元。
鋰電池環節,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超過75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152GWh。鋰電池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9%。
(資料圖)
一階材料環節,上半年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產量分別約為100萬噸,67萬噸,68億平方米、44萬噸。
二階材料環節,上半年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分別達20.5萬噸、1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微粉級)上半年均價分別為33.2萬元/噸、36.4萬元/噸。
鋰電池具有能量較高、使用壽命較長、重量較輕等優點,鋰電池成為了當前最主流的能量儲存方式之一,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3C 產品等眾多應用領域。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和負極材料四大關鍵材料構成。
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鋰電池可分為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 3C 電池三大類。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市場的快速發展,鋰電池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出貨量逐年上升。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鋰電池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
鋰電池行業深度調查研究
中國是鋰電池、充電寶消費大國,同時,中國的鋰電池及相關產業規模已躍居全球首位。根據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移動電話用鋰離子電池合格率不足90%,移動電源合格率一直徘徊在60%-80%之間。
2022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超過1100.0GWh,其中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750.0GWh,占全球比重近七成,鋰電池全球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已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市場。
從供給能力來看,過去一年,鋰電產業上游主要材料產能規模快速擴張。中國正極材料產量185.0萬噸,增長71.3%;負極材料產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材料領域的技術創新不斷涌現,鋰電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提升。
從投資布局看,鋰電產業自2020年開始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熱點之一。2022年四季度,鋰電產業資本熱力值達748.5,資本市場規模增長超7倍。2019年以來,鋰電產業投資的重點區域由東南沿海逐漸向中西部省(區、市)轉移。2022年,湖北鋰電項目投資額居全國第一位,投資額共計達2717.7億元,占全國鋰電項目投資總額的15.1%,四川居第二位,占11.3%。
“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化階段。全球汽車碳排放管理標準趨嚴,倒逼傳統汽車加速電動化轉型,同時新興車企產品交付能力與市場渠道大幅提升。從市場端看,電池技術進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續航能力與充電速度提升,產品競爭力明顯提升,新車市場滲透率超20%。
鋰電池產業已初步形成以華東地區為核心,華中與華南地區加快發展,西南與西北地區快速擴張,華北與東北重點地區強化優勢的全面發展態勢。
鋰電市場面臨挑戰
目前,鋰電市場面臨著三大實質挑戰。其一,行業競爭白熱化,集中度不斷提升,對企業精益化運營及客源凈值提出更高要求;其二,原材料價格波動上漲,鋰電池廠商降本訴求提升,鋰電池上游廠商利潤持續承壓,開源節流對雙方都是核心議題;其三,面對行業內卷化現狀,鋰電池及上游產業鏈企業亟需持續尋技術創新以維持高盈利表現。
當前,車企對電池采購價格降幅要求變高,成本壓力轉移至上游電池廠商,對電池廠商的盈利提出壓力,所以電池廠商對電解液等材料成本有更嚴苛的控制需求。
對原料方來說,鋰、鎳、鈷、銅等金屬價格波動上漲,處于高位,電池電解液廠商成本壓力也如大山。在此背景下,原材料一體化布局成為了企業把控原料成本、提升生產質量及提高供應穩定性的最優解,電解液廠商的成本優勢也將大幅提升。
鋰電池行業報告對中國鋰電池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鋰電池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鋰電池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3-2028年中國鋰電池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標簽:
上一篇:郎酒股份人事調整以強化青花郎業務
下一篇:最后一頁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