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7 06:49:15
我們知道,搞科學研究就離不開做實驗,甚至專門有實驗物理學這門學科,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曾多次將獎項頒發給實驗物理學家。所以實驗物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幾乎每一門理論,只要沒有直接或者間接地得到實驗的證實,就不能成為物理定律。
尤其是對如今的科學家而言,實驗物理學已經開始嚴重拖后腿了,因為我們的理論研究已經走得太快了,人類的實驗水平已經遠遠追不上理論水平了。這對于一些理論物理學家而言,更是致命,因為一個理論如果得不到實驗的證實,那么就無法推導下去。
科學不是發現一件事物的本質,而是對客觀規律的總結。所以,物理實驗對科學研究至關重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至今還沒有結束,并且我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這個實驗的下一階段了:這就是著名的“瀝青滴落實驗”。你知道這個實是為了證明什么?有什么現實的含義嗎?
想要了解這個實驗的目的,我們需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修馬路常用的瀝青在常溫下是固體還是液體?答案是液體。是的,這很反人類三觀,因為常溫下瀝青怎么看都是固體,只有在高溫時才會變成液體。
為了向學生證明瀝青是液體,讓大家認識到瀝青只是看上去像固體,其本質就是一種黏性極高的液體,1927年,昆士蘭大學的帕內爾教授就設計了這個他自己也沒想到,后來會如此出名的“瀝青滴落實驗”。
在設計之初,實驗者就知道這個實驗可能會持續幾百年。帕內爾教授將融化后的瀝青放進了一個底部不開口的漏洞中。在足足等了3年后,1930年,帕內爾教授在瀝青徹底恢復到常溫后,他在漏斗底部開了一個小口,簡單而偉大的實驗便從此刻正式開始了。
于是,漫長的等待也開始了。一滴水滴落下來,連一秒都不需要,可是等待第一滴瀝青掉落卻用了整整11年。從1927年實驗開始,再到1930年漏斗開口,最后到1938年12月第一滴瀝青滴落,花了整整11年。這11年里,教授當初教的學生都畢業了好多年,可科研的迷人之處就在于此:漫長的寂寞守侯,只換來那一剎那的浪漫。
1938年12月,第一滴瀝青落下,歷時8年。
1947年2月,第二滴瀝青落下,歷時9年。
1954年4月,第三滴瀝青落下,歷時7年。
1962年5月,第四滴瀝青落下,歷時8年。
1970年8月,第五滴瀝青落下,歷時8年。
1979年9月,第六滴瀝青落下,歷時9年。
1988年7月,第七滴瀝青落下,歷時9年。
2000年11月,第八滴瀝青落下,歷時12年。
2013年7月,第九滴瀝青落下,歷時13年。
從1927年到2013年,再到現在的2022年,這個實驗已經過去了整整95年,接近一個世紀的時光就這樣緩緩流走。可是你知道嗎?在第九滴瀝青滴落之前,人們從來沒有親眼看到過瀝青滴落的瞬間。
雖然這受限于當時的影像技術和各方面的原因,但是這依舊是一個巨大的遺憾,畢竟任何一個科研人員都希望親眼見證實驗現象發生的一瞬間。
目前,昆士蘭大學的瀝青滴落實驗裝置依舊在運轉,并且第10滴瀝青已經形成,科學家們預計,極有可能在2027年滴落。和過去不同的是,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傳播,這個實驗現在每天都在直播,相信到時候我們能一起在鏡頭前親眼見證第10滴瀝青落下的瞬間,這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幸福與榮耀。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瀝青滴落的間隔正變得越來越久。除了環境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瀝青越來越少了,所以它滴落的速度就越來越慢了。就像水滴實驗,水多的話,滴落的就快,水少的話,滴落的就慢。
假如第10滴瀝青真的在2027年落下,那么就意味著這個實驗整整過去了100年,而要等到所有的瀝青都滴完,這可能還需要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
這個實驗就像一個歷史的見證者,見證著人類的發展,見證著科研的進步,見證著世界的興衰。1927年實驗開始時,人類發明了電視,發射了第一枚火箭,希望第10滴瀝青滴落時,我們能發明真正的全息投影,能建立月球基地。
這個漫長的實驗不僅證明了瀝青的黏性大約是水的1000億倍,是蜂蜜的200萬倍。同時還證明,我們人類好奇心和耐心是多么的強大。如今,這個實驗正由第三位科學家主持,前兩位教授已經離開了人世,甚至第四位繼位者也已經選好。
也許科研的意義就像已經滴落下來的瀝青,當我們為每一滴瀝青的滴落而期待,興奮或者失落的時候,那些相隔數十年的瀝青早已經在燒杯的底部慢慢融合,看不出一點差別!所謂的意義并不存在,只是你在不在意而已!
當然,有贊揚就有批評,有些人覺得這項實驗完全沒有必要,完全是浪費時間浪費人力浪費科研經費。那么你怎么看呢?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