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27 05:52:37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在廣州,如果說到潮州菜,許多人最初的印象就是來自“潮州打冷”。為什么會有“潮州打冷”的說法?至今應該是沒有一致的說法,其中有一個版本的說法是廣泛流傳:潮州打冷的叫法是源自于香港,并且“打冷”不是潮州話,而是粵語,是由潮州話“打人”演變而來的。在上世紀50年代,在香港的餐館常常遇到有人吃霸王餐的情況,當有人來到潮州人開的餐館內吃霸王餐時,此潮州餐館的人就用潮州話大喊“打人”,把鄰近潮州老鄉都召集起來,一起對付吃霸王餐的人……慢慢地,香港人就將這種大排檔稱為“打冷”檔,將打冷檔經營的食物稱為“打冷”。
現在潮州打冷通常泛指熟制涼菜為主的潮州大排檔,沒有做工精細和價格高昂的菜式,走的是平民大眾化路線的潮州菜。在廣州,想試一下潮州打冷的菜式,于是,朋友便帶珊珊三丫頭來到了廣州珠江新城地鐵旁的一家老牌潮州菜館。來到之后,我才知道這是一家由全國酒店評定委員會公布的國家五鉆級酒家。進入餐廳的過程,我留意了餐廳的環境,見到紅色的大城門、茶座、環頂宮燈……充滿了古色古香的情調,十分典型的中式風格,讓人感覺非常舒適。整個餐廳裝修這么的富麗堂皇,我心就想:這里吃潮州打冷,還是原來的平民大眾路線嗎?
在餐廳的餐桌上放著一個非常簡單的菜牌,服務人員提醒我們點菜可以到食材擺放處,直接看食材點菜下單。這家店擺放食材的位置在大廳入口處,是一個很大的空間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食材,除了鮑參翅肚等高檔食材,珊珊三丫頭還看到更多的是潮州特色的美食:第一,有各種各樣的魚飯,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認識的有巴浪魚、灰仙魚、那哥魚、大眼凍紅蟹、凍龍蝦等;第二,腌制的海鮮,這是我非常喜歡的潮州美食,這里有腌蝦菇、腌蟹、腌貝類等;第三,用玻璃房子隔開的鹵味明檔,清晰地看到里面掛著現鹵的整只鵝,另外還有鹵豬腳、鹵豆干、鹵蛋……這里除了空出來的小巷子供客人看菜點餐外,幾乎所有的空間都用來擺放食材了,十分豐富。
因為珊珊三丫頭以前曾到過多次到潮州,也多品嘗過潮州打冷,在這個點菜的環境下,感覺到這里有地道的潮州打冷味道。吃潮州打冷是沒有菜牌的,客人只要站在擺滿美食的攤位前,看中了就用手指一指食材,就會有人上來幫我們寫菜單,這個過程,可能連菜名都不用知道。完成點菜后,我們便回座位準備吃飯 。
吃潮州打冷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上菜特別快,等我們點好回到座位,剛坐下,菜就開始陸陸續續上來了。我們12個人,點了凍龍蝦、鵝肝、鵝拼盤、鹵味拼盤、魚飯、魚餅、魚湯、海草、腌血蛤,麻葉……等潮州特色的菜式。潮州菜的口味清淡而鮮美,與粵菜的口味一點兒也不沖突,所以,今天所有的“潮州打冷”菜式,珊珊三丫頭是十分喜歡的。
其中,珊珊三丫頭最喜歡的是鵝肝,這是一道膽固醇極高的菜式,但真的是太好吃了,什么也顧不上了。潮菜中的鵝肝,味道細膩濃郁,充滿嫩滑感,有種用舌頭輕輕一抹即化的感覺,簡直可以與法國鵝肝等同。
這一餐的“潮州打冷”,我們12個人,人均消費300多元,因為一個凍龍蝦拉高了價格,否則人均大概百來塊吧,但也感覺到這里明顯不是走“平民大眾化”路線,除了在點菜的位置有一點點大排檔感覺之外,其他從環境、服務、收費等,這里明顯是一家中高端餐館,與我們理解的潮州打冷是大排檔風格完全不一樣。難道我對潮州打冷的理解有誤了?
那么,你喜歡“潮州打冷”嗎?在你的理解中,做“潮州打冷”的餐館應是怎么樣的?潮州打冷中有什么特色菜式,是你喜歡?在廣州這一家餐館的”潮州打冷”,你覺得正宗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系,謝謝。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