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31 18:42:51
綜述
大多數人的世界觀差不多是在青年這個時期形成的,這其中包括了他對周圍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規律的認知,對于生活在人類社會接受著科學教育的我們來說,這種認知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中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除了一些比較特殊的宗教和文化團體。
但是如果一個人可以離開我們當前所處的空間,去到真正的宇宙當中的話,他的世界觀也許會發生巨大的轉變,比如我們熟知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從太空回到地球之后,竟然也開始相信上帝的存在了,那他到底經歷了什么呢?
載人登月
首先,宇航員所進入的宇宙空間本來就是超出人類經驗的存在。關于這片神秘所在的真相,千百年來一直都吸引著無數人前赴后繼地探索著。
在還沒有科學技術支持的年代,人類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眼睛,我們研究天象、星象并將其和各種各樣學說聯系在一起,作為指導生產和統治的準則,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有了更加成熟的研究方法,也制造出了很多厲害的機器設備。
經過幾百年的推進,總算能夠走進宇宙空間,從上個世紀中后期開始,我們已經實現了載人航天技術的突破,讓人類能夠親自走向太空,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從1969年到1972年這三年時間當中,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先后將12名宇航員送到了月球上面,他們真真切切地踩在月球地面上,并在這里豎起了美國的國旗。
對于人類而言,這簡直就像把奇跡變成現實一樣令人無法置信,第一個登月的阿姆斯特朗還留下了一句著名的名言,這是我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歷史的一大步,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很有可能還會去到更多更遠的星球上,發現更多更重要的宇宙之謎。
按理說,實現載人登月之后,就相當于打通了一條通道,此后的研究工作中還可以繼續派遣宇航員去到月球上面,但是自從7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之后,就再也沒有繼續進行這種載人項目了。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研究本身不需要人類親自參與,只要有探測器就能完成大部分的信息收集工作,而且載人項目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花費,為了保障宇航員的生命安全需要額外增加巨額成本,其實是不劃算的。
所以阿波羅計劃的12名宇航員也成為了迄今為止登上過月球的全部人員,也就是說在迄今為止的全部人類歷史中,他們是唯一去到過地球以外世界的人,那么這段經歷對于這些人來說有什么意義呢?
宇航員登月之后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宇航員這個職業帶給他們的印象更多是有趣、驚險、刺激,覺得可以像電影里那樣到處飛來飛去,見識到非常厲害的飛船等等,但這些其實都是基于想象所得出的感受,真正的宇航員在進入太空之后的經歷與此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小時候可能都有離開家去遠處的經歷,因為周圍不再是熟悉的環境和人物,可能會產生害怕、不安的情緒,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緒就可以被消化和承受了,因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已經明白了大多數人都是自己的同類這個道理。
但是對于宇航員來說,他們的遠征是孤獨的,當飛船載著這些人去到和地球相聚近40萬公里的地方時,不管受過多么專業的訓練,還是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從內心開始滋長。
當他們回望身后時,看到的是一顆孤獨的星球漂浮在無邊的黑暗當中,好像隨時都會被巨大的宇宙吞沒,而前方又是未知的空間,一時間,他們會感到一種可怕的無助,好像自己隨時都會被拋棄,抓不住任何一個可靠的支撐。
在這種情境之下,一種對存在的新的認知會漸漸占據他們的內心,原來我們賴以生存的、以為堅固無比的星球和社會在宇宙的視角看上去是那么不堪一擊。
人類以為是自己創造了世界,但卻對一些更高的存在渾然不知,那個最高的造物主似乎就在某個地方沉默地注視著包括地球和月球在內的一切空間,所以當他們從月球重新回到地球之后,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就在發布會當場明確表示了自己相信上帝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結果。
這對于大眾來說是非常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代表的是現代科學的最杰出成就,一方面他卻把自己的信仰放在了科學的對立面也就是神的身上。
很多人猜測這可能和他在太空當中的經歷有關,因為另一位登月宇航員埃德加也在回歸地球之后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同樣選擇相信上帝的存在,甚至開始對神秘主義感興趣了。
據他的描述,在長達九個小時的月面行走中,他明確地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力量在試圖和自己進行交流,而自己卻無法回應。
結語
不管是阿姆斯特朗還是埃德加,登月的經歷似乎都給他們的世界觀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從無神論到有神論,從科學主義到神秘主義,親身體驗過另一個時空之后,對于世界和存在認知似乎還是會不可挽回地滑向宗教,這也讓我們對于科學和宗教之間的關系開始有了更深的思考。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